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题

(2012-04-21 19:11:14)
标签:

173班

长沙

高中

情感

雅礼中学

同学会

杂谈

无  

xie

760

无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2012年4月15日,以彩云追月的执着和热情,功名俗务置诸脑后,173班的三十几位同学团聚在黄冠群老师九十寿宴上,音容未改,言笑依旧,只是多了一些沉静。“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我们慨叹于二十余年相见不易,又能互相轻易道出小名,哦,江南春季的落花时节,却原来带给大家的除高兴之外,竟还有一丝年华易逝的惆怅。

 

    当我们青春年少时,可以有无数的选择,我们大多选择了不去选择,当我们在盲目中坚持,二十余年后,也能找到各自的经纬,错了吗?似乎错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或者可以因选择而改变,每个人心中的柔情又或许因遇见或错过而坚硬;然而,当然没错,天地逆旅,光阴过客,我们的选择和坚持似乎也并不重要,二十余年后我们重逢时,回忆,戏谑,相视,无语,一切如醇厚无比的茅台,留下的不过是杯挂余香。

 

    我们认真地去体味《春江花月夜》吧,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静水深流的江面上可能有夜渔的船只,微凉的清风弥漫在你的周围,你踩着无法辨清颗粒的细砂,极目望去,墨兰如琉璃的天空离你如此近又如此远,你仿佛与江天浑然一体,圆月中似乎有你的影子,而举杯邀月,对月成三却大可不必,因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所有的同学都在这样明媚柔和的月光下,放逐自己的身心,思念,或者思绪。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佛家的讲法,时间单位最小的是刹那,大概零点零几秒吧,最大的单位好像是“劫”或“劫波”,有一说竟长达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张若虚慨叹江流日夜,明月永驻而物是人非,其实他有所不知,江水枯竭,明月陨落,天地色变,皆非杞人之忧,而是终将成为现实。只不过对个人来说,毫无意义而已。我们的前半生在如此浩渺的时空中,实在不知能算多少分之一刹那,所谓“虚度四十”之“虚”,好像表示时光飞逝倒比传统解释更贴切。

 

    其实以我自己而言,好读书不求甚解,驳杂流于形式,到今天记不得多少,倒似乎因杂而悟,有了点感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个态度。比如喜欢的唐宋诗人中由年轻时的李白,王之涣到后来的杜甫(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至今居然又是李白,王之涣,王维,高适,苏轼,所以年少是心性是昂扬的,然后会变得沉郁,或者厚重,而今天年已不惑(按古今人生存年龄比例算似还不止),更希望能有平和安宁的心境环境如王维,或者旷达,万事不萦于怀的人生如苏轼,或者做一做人生的减法,洒脱不羁如李白;忘掉杜甫吧,人不能纠缠于任何一种情绪,也不能为感动而感动,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自己应该守候。

   

    我们自己在如此短暂的人生里,一天,一分,一秒都不要放弃我们哪怕只剩下一点点的美好的渴求,我们需要相聚,我们需要柔情,我们热爱这样的友谊,我们热爱这样的关怀和思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记:正如每个青春的回忆中必须有一个校花或校草一样,每个班里都有一到两个这样的“才子”,或满腹经纶、之乎者也,或天文地理、天马行空;至少搞得青葱年少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钻子同学没有异议的话,谢大才子便是这样一主。

    N年后,成为谢“法官”的他,既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又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这样的才气去做比尔盖茨的确有点俗了,至于去当什么官员多少有点屈了;意料之外是当年的天马行空如何适应现在的条条框框板板整整,也是一道风景吧。不管怎么说,至少这句“我们需要相聚,我们需要柔情,我们热爱这样的友谊,我们热爱这样的关怀和思念。”依稀看到他当年的潇洒豪情。谢哥据说酒量不错,同学会上却未能放开,不知是他心系班花,还是我心猿意马,总之相约北京吧!

    言归正传,回到谢法官的此文,一看标题,我就吓了一跳,《无题》便是极高境界,除去当年的鲁迅先生和天涯愤青,如今谁敢用无题二字做标题,当年谢哥的豪情可见一斑!

    文是好文,却难为我给他配图了,千般选择,拿出这样一张北京深秋的钓鱼台银杏树林的图,不知谢法官可心一二?!

 

    再后:和法官的文章同来的还有几条我们来往的短信,一并附后:

    谢:今天在外陪几个朋友钓鱼,收到短信马上上网,不易啊,尤其这幅图,美仑美奂,只是我心里的映像是沙漠里夕照中的胡杨,似乎会更和心灵暗合

    东:我原本是想配胡杨林的,后来担心太过犀利,还是隐晦点吧,到了我们这个岁数,哈哈哈

    谢:哈哈,我们这个岁数,黄老师又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