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
老上海印象
540

这样的图片,不知道你第一眼看到会是怎样一个反应?从建筑角度来看,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设置:这样的管线的确不适合、不能外露在房子之外;从经济实惠角度来看,也不大合理:已经破旧陈年的老墙外加这些管道的成本肯定更高,更不用说为保护这些管道而另加的这些透明的钢化玻璃。。。。。

镜头再转,一个这样的痰盂(?)、夜壶(?)本是私密之物,一般的城市都很少再见,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在奢华海派的大“上海滩”拍的,在文艺中青年、老外趋之若鹜的田子坊拍的,你会不会瞠目结舌?

白天的田子坊人来人往、接踵摩肩的,既有海派大师如陈逸飞画室的艺术高雅、有金发碧眼老外好奇探寻的走访,亦有潮男潮“娘”们的猎艳邂逅,这些也都是田子坊,一个典型的现代田子坊;

然而,如果你能沉下心来,细细的品味一下,你会领略到另外一种田子坊的味道,我不妨称之为:老上海印象。

的确,现代的文明和古老的感觉就像这条巷子一样,几乎融合为一体,站在巷子里抬望眼就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

然而,我希望自己能够沉下心来,从这些还能认识的符号上,找找岁月的影子。

这样的镜头,在技术层面上和自己手里的红圈、小白什么的已不是一个等级,的确,但是,尊重也不是一个等级,就像岁月一样,总会大浪淘沙,还能留下的,总比你手里的强。

斑驳的砖墙、陈旧的窗框,哦,还有那个别窗的支架----那叫什么来着?

这样磨得油光、却依旧无比结实的板凳,自然比不得老板椅、太师椅的舒适、气派,但,你没发现么:很多时候我们多了些舒适和派头的同时,却少了很多促膝而谈的亲近和理解。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篱笆、这样的冲凉、这样的澡盆,呵呵,忽然让我有些感动。。。。。

什么时候还能重回这样的温馨?
连载《上海滩》
一、童话里的外滩
二、上海滩余晖
三、黑白上海滩
四、华丽上海滩
五、外滩3号:奢华还是文化?
六、灯影下的“Bund”
七、上海新天地另眼看
八、小资新天地
九、站在世界最高楼俯瞰外滩夜景
十、 《上海滩》之:中共一大会址
十一、世博园暑期攻略
十二、夜“色”世博(一)
十三、 比中国馆造价更高的世博建筑!!
十四、夜色世博2:欧洲馆
十五、夜色世博3:东欧馆
十六、世博会不得不看的经典馆
十七、经典的中国红
十八、《上海滩》:璀璨的陆家嘴
十九、《上海滩》:梦幻世博轴
二十、《上海滩》:多元化的思索
二十一、《上海滩》:黑白里弄
二十二、《上海滩》:小品田子坊
二十三、《上海滩》:经典即永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