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登上北大的讲坛

标签:
高黎贡山中国绿化基金会腾讯自然保护社会公益文化 |
初次登上北大的讲坛
“主题讨论三:互联网推动全民公益”
主持人:师曾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嘉
主持人师曾志: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参加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公益国际论坛,而且我真的是感到特别地欣慰,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公司,开始对公益这方面的一些事情进行高度地关注。
社会化媒介的发展,的确是为公益事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但是我还是特别想问,我今天下午一直在这儿听大家的分享,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爱心,更多的是一种坚持,这个实际上在真正的公益行业里面,他们已经走过了眼泪指数的时代,更多的是从一种专业性、可持续发展,从一种制度建设方面,在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一个方面非常重要,社会化媒体其实是对全社会进行了一个社会公益的启蒙,但是公益事业如果想走得更远,走得更长,可能更需要我们一些专业的,和一些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东西。
下面我们就请这个环节的一些主要的、公益界的专家,首先是杨旭东博士,是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有请。第二位邱仲辉,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再有就是邱丽丽,儿慈会天使妈妈基金办公室主任。再有一位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有请。
公益事业的发展,尤其我们跟社会化媒体结合的话,特别重要的是对话、沟通,而不是自说自话,我们这个小组想采取一个新的方式,就是每一个嘉宾他们会对自己关注的领域,或者曾经做过的项目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是我们主要的嘉宾,对他的那个项目进行一种互动,这样的话,我们才真正地能够分享到这个项目的核心的一些东西,下面有请第一位嘉宾,杨旭东副秘书长。
杨旭东博士: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觉得我们这个主题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在谈之前,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公益的一点点理解,我们大家都说公益慈善,慈善公益,但是我觉得公益和慈善稍微有一点区别,慈善大部分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个体,救助一个个体,比如像救助身患重病的儿童;救助一个独特的群体,如西部母亲水窖工程;或者针对一个特殊的突发事件,比如像汶川地震这样的灾害。但是公益是一个全民参加的、实现公共利益的一个活动,就像中国绿化基金会进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还我们一蓝天白云,就是我们们一个人都受益的一个活动。
互联网是怎样来推动中国绿化基金会公益事业上的发展,我从一句老话说起;稍微年纪大一点的人,还记得这么一句话,叫“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当年通过红头文件、通过政府号召的方式来做搞绿化、建设生态环境还比较可行,而在新时期,这样的效果就大为减弱了。而此时互联网的兴起,为我们公募基金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的覆盖,就让中国绿化基金会努力推行的“全社会办林业”这个理念得以延续。此外,互联网还给我们提供了各方面技术的支持,像我们比较专业、比较抽象、而且距离我们很远的自然环境保护的项目,能够通过互联网很快地展现在广大网民、广大民众面前,让他们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中国绿化基金会和腾讯网的公益项目是从2009年开始的,第一个项目是“西部绿化行动--幸福家园生态扶贫”的项目,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有10万人次来参加了捐款支持,同时募集到款项是360万。除此之外,我们还自主研发创建了一个“e--tree”公益网络植树系统,提高和腾讯、新浪微博、搜狐等互联网公司合作,累计有6万多名网民参与了这个活动,捐款总量达到了六百多万。中国绿化基金会正是借助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通过互联网来推动我们绿化事业的发展。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绿化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全力打造的“网护森林——保护高黎贡山行动”月捐项目,由腾讯公益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共同发起设立,旨在为7亿腾讯网友搭建一个参与支持中国原始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等珍爱地球的绿色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