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你死于自杀!
但是从比赛的前70分钟来说,感觉阿根廷队打的比德国队要好,从技术上、意识上,要比德国队占据上风,他们对球路的判断、对球的控制,都比德国队要高出一筹。从里克尔梅下场时双方控球比是60%:40%,就可以阿根廷占据明显优势。
应该说,在整场比赛中,阿根廷队至少有两套打法可以把德国人送回家:
一是坚持他们开场控制球的战术,我们都知道在前几场比赛中,德国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赛的攻防转换节奏很快,冲击力很强,但是阿根廷上场就以软克刚,不让德国队把快速进攻这个特点发挥出来,应该说在上半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说里克尔梅“慢 ”,但是他的这种慢节奏恰恰是德国队最不适应的,德国战车就像当年陷入莫斯科冬季的泥泞中,失去了冲击力。
而此时佩兄作出了一个让我们大家瞠目结舌的决定:他先是用5号坎比亚索换下了10号里克尔梅,这就一下子使得场上的节奏转入德国队那方,我们又可以看见德国战车的轰鸣!阿根廷队场上的形势很快被逆转。没有了里克尔梅在中场的牵制,巴拉克得到了施展的空间。而在此之前,他不得不承担防守里克尔梅的重任,不敢参与进攻。没有他的组织和传球,德国队根本无法开展有效的进攻。一旦释放出压力,巴拉克的进攻天赋突然爆发,正是他的传球,帮助博罗夫斯基助攻克洛泽头槌破门,佩克尔曼企图保住一个球的胜局化为泡影。
然而这并不是阿根廷的末日,其实今天的德国队开场他们过于紧张,队员的压力比较大,导致他们体力消耗很快,克洛泽、施奈德下场,中场巴拉克抽筋,如果此时,佩克尔曼及时换上梅西或者萨维奥拉,哪怕艾马尔,在德国队已经精疲力竭,加快进攻节奏,利用他们的速度和控球、灵巧、冲击力,一定能在中路打开缺口,表演激动人心的中路直塞球撕开日耳曼防线,应该是效果强于用22号克鲁斯换下9号克雷斯波。可惜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比赛就结束了。
而,就是这样一错再错!
德国战车没有摧毁阿根廷风暴,是可怕的保守最终掐住了阿根廷队的喉咙。
2006年7月1日,阿根廷队,柏林大球场,死于自杀!
附:四年前告别阿根廷的泪花
而,如今的我,却要怎样的告别?!
谨将这珠峰的雄鹰献给我永远的阿根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