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采访大作家王宜振
(2014-03-24 17:03:38)
标签:
育儿 |
小作家采访大作家王宜振
——青岛市小作家协会会员
王宜振简介:
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世纪校园抒情诗》、《少年抒情诗》等著作二十余部,作品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文学和图书大奖。他创作的单篇作品有四十余篇被选入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其作品《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秋天》分别入选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二年级和四年级。他的诗被诸多评论家誉为我国儿童诗第三座艺术高峰。他还有一部分作品入选香港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多篇作品走向世界,入选《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丛书》等多种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徐铭:
王伯伯,真高兴您能接受我的“独家”采访!
王宜振:
徐铭同学,我也很高兴能和咱们青岛市小作家协会的小作家一起谈谈诗歌。
徐铭:
王伯伯,提起诗歌,您创作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秋天》我到现在都能倒背如流呢!我还特别想趁这次难得的机会,请教王伯伯几个关于诗歌的问题。
王宜振:
当然好了,我愿意尽我所能!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徐铭:
王伯伯,您认为什么是诗呢?
王宜振:
我想,要给诗准确地下一个定义,实在不好下。每个小朋友都会说话,但要把每个小朋友都想说却都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我想,这就应该是诗。如有一个小朋友看到大树上有一个鸟窝,他就写了一首诗,鸟窝∕是大树的一只眼∥小朋友看看,鸟窝是大树的眼,却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的,这个小朋友说出来,我们就说他写出了一首诗。这样看来,诗并不神秘。
徐铭:
那怎样才能写好诗?王伯伯是这方面的专家,一定有不少窍门吧!
王宜振:
根据我多年创作的经验,我还真总结了一些方法,今天就面授几招,你们不妨学一学,试一试。
徐铭:太好了!
王宜振:
第一招:想象要奇特。写诗离不开丰富的想象,而且想象越出人意料表达效果越好!我曾经写过一首《红蜻蜓》的小诗,只有四行:
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
红蜻蜓大家见得多了,也司空见惯了,可要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诗意,这除了要靠敏锐的观察力,还要靠超拔的想象力。当你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里,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会想小草会怎么样,花朵会怎么样,大地会怎么样,春天会怎么样,我想象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为什么要哭呢?这是因为红蜻蜓飞上飞下,就像春天的一只红脚丫在走。我捉走了它,春天就失去了一只红脚丫,没有了那只红脚丫,春天心里该多么难受呀,那就自然会哭了。这一系列想象,不仅使人拍案称奇,也使人为之动情和感动。
徐铭:
王宜振:
再教你第二招:思维要反常。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当然,光反常还不行,还要合道。什么是合道呀?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有了反常,再加上合道,就能写出内容新颖的小诗来。那么,我们在写诗中,又怎样运用反常这一手法呢?我们常用的手法就是语言变形。下面,我们以台湾诗人林武宪的《鞋》为例:
我回家,把鞋脱下∕姐姐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这首小诗,可谓新奇。为什么新奇呢?关键是诗人用了反常的写作手法。在这首小诗中,诗人用了两次变形。一次是把鞋变成船,鞋变成船好理解,因为一只鞋的样子多像一只小船呀!但诗人的二次变形,即把鞋变成了人,这就比较难理解了。因为鞋和人有了较大的区别。但不论是鞋变船,还是鞋变人,都是可以想象的。鞋变船是外在本质像,鞋变人则是内在本质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形状的可脚的鞋子,每个鞋子可以代表一个人。这样,鞋变人也就心知神明了。无论是大变形还是小变形,这种变又是完全合乎生活逻辑的,这就叫合道。一首小诗经过两次语言变形,则把诗的意境推到极致。
徐铭:王伯伯,听您这样一讲,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王宜振:
诗是很有味道的一种文学样式。如果你们能“钻进”诗里面去,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而深厚的世界。
再给你们介绍一种方法——事物要化小。写诗,常常要对一种事物进行描写,太大了,不容易写好。像人们常说的:“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这就常常需要一只眼睛看世界,把大千世界浓缩成一个小小的窗口。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见大。我们一起看看著名诗人艾青的小诗《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人艾青对水手的生活十分熟悉,但要写水手的生活,该抓些什么呢?诗人艾青深谙化大为小这一手法,他首先抓住了水手生活两件最常见的事,那便是起锚和抛锚,起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起锚时那一片洁白的浪花;那么,抛锚又该抓什么呢?他抓住了抛锚时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层层化小,越化越小。以大化小的手法,帮助诗人抓住了海员生活中最常见却又是最本质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牵牛,牵住了牛鼻子,那牛自然就会乖乖地跟你走了。但小诗写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往深处开掘,揭示了海员的一生一直是“盼望出发”和“盼望到达的”。从而揭示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胜利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而表达了海员生活的深层的人生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徐铭:王伯伯,诗歌的学问可真大啊!
王宜振:希望你们都能爱上诗歌,爱上写诗,将来创作出更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