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作文
我要向大家提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作文?大家会怎么回答呢?也许有的同学会说:为了交流需要呗!这对不对呢?当然对。同学们长大了,认识了一些字,仅仅用语言来交流,就不满足了,同学们要表达自己的心灵活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表达出来,这就不是一般的语言交流,而是一种文字交流,这种文字交流就是作文。也许还有的同学会回答:为了考试。这种回答对不对呢?我说也对。作文考试,由来已久,从中国科举制度产生开始,国考就只考作文。那时候,一个人要走仕途,不是凭借他的从政理念,也不是凭借他的从政经验,而是凭借他的文章。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年年都要考作文,而且一道题就占了60分。同学们,不论是数理化英,有哪一道题有60分呀?没有!只有作文。对于作文,我们不能不重视。要知道,高考的一分之间,就会有几千人,又何况60分呢!我们不重视行不行呀?不行!每一个老师、家长和中学生,都忽视不得。再说,作文是每个同学一生必备的重要本领。一个人可以不当作家,但不论干什么,都必须会作文。当科学家要写论文,论文就是作文;给领导当秘书要写报告,报告就是作文;从事一般工作要写计划、总结,计划、总结就是作文。可见,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作文是一个人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果你有一双妙手,写得一手好文章,自然会受到领导的宠爱,同志的赞赏,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是我们的不少同学,却害怕写作文。同学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学古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作文成了同学们三怕之一。可我认为,写作文并不可怕。我认为,写作文就是玩游戏,玩游戏有趣吗?有趣。写作文同玩游戏一样,同样有趣。
为什么说写作文就是玩游戏呢?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一种游戏叫积木。玩积木很有趣,可以用积木盖房子,盖大楼,聪明的同学,还可以玩出许许多多花样来。可世界上有着另一种积木,那就是文字。把文字进行排列、组合,可以组成许多故事,告诉你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哈哈,有趣吧!写作文完全不必怕,写作文就是玩游戏。不信,你玩玩试试。玩得久了,你就会成为一个高手。高手就不一样了,可以玩出色彩来,玩出声音来,玩出香味来,玩出快乐和幽默,玩出内心的情感和心灵的美来,玩出智慧、神采、灵魂,玩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新生命体来。这就是一个会玩文字、玩好文字的人。同学们看看,我们这样来看待作文,还感到害怕吗?
害怕写作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严重违背了科学,违背了同学们的认知规律,违背了作文的本质。我们说,作文是什么?作文是一种生命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就像花要开、草要长一样,是一种天性。写作的冲动,完全来自于内心的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一个人,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索,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认识,这个时候,他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是什么呢?这种方式就是作文的方式。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充分引导学生去展示这种天性,去释放这种生命的能量,而是压抑和泯灭这种天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完全变成了一种依靠工艺流程规则,教学生进行工艺操作的一种训练。这样以来,把用语言文字表达心灵的一种活动,就异化为身外之物。同学们挥笔写作,再不是听命于生命本身,而是被种种身外的所谓写作工艺牵着鼻子走,这就丧失了写作的自主性。按照这样的作文训练,同学们写起作文来,不再是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而是去苦思冥想,去拼凑一大堆大话、空话、套话,这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写作的个体生命的能量又怎能进行释放呢?实际上,我们的中小学生作文的现状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中小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彼此雷同,缺少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形成了一套应对作文考试的套路,按这个套路一路训练下来,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就会被固定化、模式化,就会走进惯性思维的死胡同。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的不再是自己心灵的感受,而是他们的感受或公众的一种泛感受,这种用自己的嘴说他人的话,自己的心灵表达他人情感的现象,是多么可怕呀!说到这里,同学们害怕写这样的作文,自然也就有情可原了!
那么,又怎能正本清原、回归作文的本质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获得正确的作文观念,培养启动心灵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们不少同学,感到作文最难的是不知写什么。我们说,写什么,是作文的关键,把握住写什么,也就把握住了作文的根本。我们来看一个外国小学生写给妈妈的信《妈妈,你好吗》:
妈妈你好!我很好哦。母亲节快要到了,我现在需要给你写封信。
“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谢意吧!”老师很得意她想出这个主意,我只好努力地写。
勇介和阿香就在旁边,我嘴上忙着答应,心里实在有点难为情。
妈妈,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不再是小宝宝了。
你不说“明白了没有?”我也明白,不用担心。
我不会上课聊天。以前是聊过,最近没有啦。
天天学踢球、空手道,还有钢琴和英语,我太累了。一进教室我就趴在桌上。
我最近根本没有拽过勇介的头发。一个星期前,我闹着玩,拉了一下。谁知过了两天,他突然剃光了头发。现在,我就是有时摸摸。
所以,妈妈,你真的不用太担心。明白了没有?
第二个想说的:不要整天说我的房间“像猪圈”,不经我的同意别打扫我的房间!
我不是猪,是人!
你喜欢房间整整齐齐,可我习惯乱七八糟。要是房间里太干净太整齐,我会有点不自在。东西堆得满满的,房间里很多我的宝贝,我才会快乐。
去年冬天那件事还记得吗?你说一句“简直是垃圾堆”,就把我的宝贝通通扔掉了。
真气人啊!我一个多星期都没理你。
妈妈,你大概不记得了,我可记着呢。
那张乱糟糟的画,是我的恐龙系列,幼儿园时画的。那时勇介他们老往我头上撒沙子。我躲起来一边画一边哭。在画里我很厉害,“嗷呜——”,嘴里喷出火焰。
那块蓝色的石头是阿香送给我的。
我一年级时爱哭鼻子。那天被阿香欺负,我哭了一整天。“真能哭啊,这是你的奖品。”说着,她递给了我一块蓝色的石头。
不过,从那以后,我就不怎么哭了。
那双破破烂烂的运动鞋,是去年运动会时穿的。50米赛跑我第一次赢了勇介。
我恨不得每次跑步都穿着那双鞋,可惜后来穿不下了……
那个长颈鹿玩具,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那时我是个小宝宝,爸爸也还在家。
我整天咬啊啃呀,它的脖子都快断了,还发霉了。难道你不知道我特别宝贝它吗?
发霉了,可以洗一洗。发霉的年糕削掉了霉,我们不也吃了吗?
干嘛要扔掉呀?太过分啦!
那个满是虫眼的橡子,是我最最不想扔掉的。
二年级那个厉害的班主任,你记得吗?
忘了带什么东西,或者回答不出问题,他马上就发火,动不动就罚我们站着听课。
有一次,我怕被罚,躲进了学校后山。那天你过来找我,连班也没上。
我以为你肯定会骂我,没想到你没有生气,一边说着“晚霞很漂亮啊”,一边和我一起捡橡子。
就是那次捡的橡子啊!
回家的路上,你买了根冰棍儿,我们俩你一口我一口轮流吃,那根小棍我也一直好好留着……
这个那个,一下子全没了。
说也没用,已经找不回来了。
后来我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宝贝,没那么伤心了。
以后你能不能别管我,我的房间让我自己作主。
啊,对了,妈妈,你叮叮当当的做饭,哗啦哗啦地洗衣服,一边对我说“带齐东西没有”,一边噔噔噔地踩着高跟鞋,飞快地上班去。阿香崇拜你,说:“真了不起啊!”不过,你也别太着急了,穿着高跟鞋摔跤,那可不得了。
不好意思,零花钱快花光了,我现在是个穷光蛋,只能送你一朵康乃馨,还有一打洗碗券。
节日快乐,妈妈!
同学们看看,这封信有些什么特点呢?我想,至少应该有一下三个特点。一是事真。这个孩子所写的事情,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编造的、虚假的。二是情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无一不是情真意切。正是如此,我们读起来,才觉得它感人。三是感受真。一封写给妈妈的信,充满着自己深切的感受。而这一深切的感受是独特的、唯一的,是任何人无法复制的。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平时的写作,又有多少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们说,一篇好的文章,重要的不是它的技巧,而是情感的丰富性。我们说,作文的关键是把外部生活世界转化为内部(心灵)生活世界。也可以说,把体悟生活中的“心有所想”变成笔下的“写有所成”。也就是把作文放在一个人生的平面去思考。我们说,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真正的好作文,只有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好作文。为什么呢?因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就越是能够打动人。
知道了写什么,当然很重要,就像去牵一头牛,算是牵住了牛鼻子。但是,仅此我觉得还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写。关于怎么写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最主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主张以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带动写作。具有这种观点的人,强调学生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典范的文本以后,自有感悟。教师的职责只是引导学生领悟典范文本中的文字,结构的精美、独特之处,引导学生由仿写到创作性写作。而无须讲授写作知识。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主张只适合于那些悟性很高的少数同学,而对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却很有必要进行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我遇到一些中小学生,常常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去应对。我有一个经验,同样是两个学生,一个受过良好的作文教育,一个未受过良好的作文教育。他们同处在外部生活世界时,前者往往能够迅速将这个外部世界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内部世界,而后者却茫无所知。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缺少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培养同学们的发现能力。要引导他们在观察中学会发现,在体验中学会发现,在想象中学会发现,在思考中学会发现。发现能力实际上是由外部世界向内心世界的转换能力,这种能力具备了,提高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就会由简单到丰富,由干瘪到丰满,同学们再也不会感到笔下所无,而会觉得下笔如有神。
在知道怎么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在作文写作中,语言是提高同学们智慧的重要一环。那么,又何为智慧呢?智慧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为什么说,语言可以提高智慧呢?因为文字不同于口语,它比口语更简洁、更集中、更凝练。如果口语锻炼了一个人的思维应变能力,那么,书面语更能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的严密性和深刻性。作文训练,很重要的是一个语言训练,语言好比砖头,有了足够的砖头,什么样的高楼大厦都会建造起来。语言文字有无限的活性,它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可供我们审美和享受的精神世界。
学会写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同学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作文,一周两节作文课,一直到高中毕业。到了大学,还会有写作课。这么长时间学习作文,尚且感到时间不够。作文是一篇大文章,不是一席话或一堂课能够解决的。我为同学们写了一本《作文课讲稿》,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谈了中学生作文的方方面面。有的同学说:你是作家,写这么长的《作文课讲稿》,是不是想让我们当作家呀?我说,这不是我的目的。说心里话,也没有这个能力。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一部书岂能搞定?那么。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目的是增加同学们的知识储备、生活储备和思想情感储备的酵母,使个体生命的精神原材料不断地发酵,萌生出感悟力、思维力、摄取力和表达力,打造好作文的内功和外功,从而提高同学们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做什么呢》一是要同学们在中高考的作文考试中,获取一个较高的分数,顺利地升入高一级学校。我在《作文课讲稿》中,专门开设了《应试篇》一编,从审题、立意、选择材料、结构、开头和结尾、修改和润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作文形式的写法,对同学们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和训练,应该说,读完这本《作文课讲稿》,同学们会对中高考作文应对自如,较大幅度的提高作文成绩。我写这部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学会写作。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作文,大学毕业了却不会写作。这简直是人生的一个悲剧。我的这部书,重要的是要教会同学们写作。大家会发现,我的这部书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辅导书。以往的作文辅导书,多以学生的作文为例。我的这部书,却绝大多数以名家大家的经典作品为例。给同学们讲作文,为什么却要讲名家大家的经典作品?我想,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名家大家的经典作品中,体悟立意、结构、文字的精美,并结合名家大家的作品,讲授写作技巧,这就很容易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名家大家的经典作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感化。我要告诉同学们,这点至关重要,它会使我们在长久的熏陶中,在思考生活和下笔作文时,心灵就会形成和充满自己的情感世界。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就提出“作文学”这个概念,呼吁把作文从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我诚知,要实现这一愿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要调动广大语文老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门学科的理论水平,奠定好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我衷心期待有着崭新理念和生命活力的“作文学”早日应运而生,展现这门新学科的奇姿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