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李克强总理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降低创业创新成本促进产业升级。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
提速降费从2015年两会提出已实施两年,从效果看,运营商让利幅度明显,有线宽带平均每M带宽资费,两年降幅超过60%,移动流量平均每M流量价格下降也超过了50%。从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看,从2013年开始,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和电信业务收入增速之间的剪刀差明显加大,2015年、2016年差距非别达到30.7个百分点和48.6个百分点。
这两年提速降费的主要动因,除政府鼓励外,主要有:
1、技术进步。移动用户从2G\3G向4G转移(2016年末,4G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占比达到58.2%,比2015年末增加了28.6个百分点,比2014年末增加了50.6个百分点),宽带从xDSL向光纤转移(2016年末,光纤用户在有线宽带中占比达到76.6%,比2015年末增加了20.5个百分点,比2014年末增加了42.5个百分点)。技术进步推动单位业务成本下降,而运营商把其中的大部分回馈给了用户。
2、竞争加剧。这两年,积极开展了移动转售和民营宽带,向广电网络发放了固网牌照,允许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从而中国移动全集团伙的了固网牌照。竞争加剧,推动运营商资费调整,移动转售商率先推出的无长途无漫游普惠套餐已经被基础运营商广泛采用,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用户在2016年10月已经超过了中国联通,成为了第二大有线宽带运营商。
3、企业责任。三大运营商为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做了大量的努力。一边要向股东负责,完成国资委的考核目标,另一边要按国家的要求提速降费,应对市场竞争。
4、社会压力。媒体、消协等给了通信行业非常大的压力,从“流量不清零”到“取消语音漫游费”再到“取消流量漫游费”(本地、异地差价)。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疲于应对。
新的一年,要“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技术红利已明显减小,行业竞争和企业责任的推动力度也有限,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从更高处着眼,才可能“出台”一批能推动显著提速降费的“新措施”。
1、降低固定宽带的门槛。基础运营商采取的办法是“提速不提价”,宽带速度提高了,但门槛并没有降低,完成光纤改造后,降速降费,对某些用户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从宽带发展联盟公布的数字看,三大运营商的宽带符合度都达到了110%,远超过要求的90%,运营商可以考虑降速降质以适当降低价格。
2、降低单位流量标准资费。目前运营商平均流量收入都降到了几分钱每M,但不少套餐的套餐外资费仍维持在0.25元每M以上,虽然运营商通过1GB不超过60元降低了用户支付,但用户感知并不明显。目前已基本具备将流量标准资费下降到0.15元每M,甚至0.1元每M的水平。
3、降低免长途免漫游套餐的门槛。一些用户发现,从2G套餐换到4G,套餐门槛提高了,平均每月的通信费支出增加了,这主要是因为免长途免漫游的门槛提高了。
4、政策倾斜,提升偏远地区有线宽带和4G网络的覆盖。目前实施的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果,应进一步落实和深入创新,从应用角度提升电信网络的使用价值。
5、加强垄断行为监管。目前电信业务中存在种种垄断行为,如固网宽带最后一公里,如互联网网间结算,如交叉补贴,如个别奇高的资费,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不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6、政府购买服务。降费,实际是降低支出,各级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办法,降低用户的支出。如公园等公共场所、政府机构的免费公共WiFi,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定向补贴。
7、鼓励第三方付费创新。不少互联网应用提供者有为用户流量付账的愿望,目前基础运营商的计费平台已都具备支持前向、后向、按内容计费、按服务计费等多样化的计费能力。政府应该鼓励这方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