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2016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电子商务创新论坛上,作为主持人的白岩松提出了三个看似非常尖锐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使富人更富”(均贫富就得关掉互联网?);第二,互联网使城市“人人向往,房价更高”(与房价有屁关系?);第三,互联网使城市变得更美好(房价高得买不起了还美好?)。
他的对比是:穷人只能淘宝上买便宜货(这难道不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吗?);小城市只能在互联网上打电子游戏(五年前信息交互——聊天已很火,现在互联网支付等也火了起来);农村依然靠天吃饭(粮食不靠天吃饭靠什么?)。
这几个“尖锐”问题,左边不对,右边也不对,都不值得反驳。但白岩松又一次利用了平台,引起了外界的共鸣(支持、反对无所谓,有回应就好,回应越多越好)。个人网络搜索量急升(虽然多是质疑的),不少人只知道白岩松三问,都不知道有这个会,更不知道其他嘉宾都说了啥(可见请一个能“哗众取宠”的名人对活动的影响有多大)。
我懒得反驳白氏“无理蛮缠”问题(想看反驳的话,可到各新闻网站科技频道或互联网频道看看),只想说一个媒体现象。现在的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自媒体,包括央媒和地方媒体,包括记者和“万金油”评论员),与十年前相比,深入调研的越来越少了,理性思考的越来越少了,凑个热点,找个“大棒子”,直接冲上去的越来越多了。对他们来说,观点对不对不重要,设问可以以虚假的内容为前提,只要能吸引眼球就好。他们会说,就说你了,怎么了,你证明没问题啊?!
无论哪种媒体,这种做法都很常见,当然影响力最大的是国家背景的媒体。试举几例:
不少媒体在连电信诈骗指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高呼电信运营商是帮凶;
不少媒体记者看到网约车的车费涨了,就说垄断,不管是不是还比传统的出租车车费低,看到网约车新政,就说好,说网约车获得了“准生证”,不知道该新政实际是在维护各传统利益方的利益,多个问题都只是在回避;
手机流量不清零,被一些媒体宣传成了国际惯例,却不知道这么“惯”用户的国家几乎一个都没有;
一些媒体看到某公司报告说一个月有XX亿诈骗电话,就要求电信运营商停机, 不知道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骚扰性质的商业营销电话;
一些评论员看到微信支付、支付宝“收费”就大加指责,就不知道实际它们也需要给传统银行付费的,此前一直是在补贴;
一些传统媒体时不时总结新媒体、自媒体的几重罪,一般却说自己的前景迷茫,却不知道,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准确的一手信息最有生命力,只要能坚持提供第一手信息,打击各种网络谣言,传统媒体都有不少机会,至于采用什么工具,其实无所谓;
……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是快餐文化。我奇怪的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人(包括记者、编辑、评论员、主持人等)为什么要自降身价,去争眼球,去争当网红,却丢了自己的根本,全面、权威、深度,甚至成为了谣言、虚假信息传播路径中最大的“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