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规范1:完整陈述相关的事实进程很重要。这是后期分析舆情的基础。
规范2:报告行文的顺序应该是陈述-分析-研判-结论-处置建议。可将两部分整合成一部分,但不能颠倒顺序。
规范3:研判和结论都要中立,综合考虑各方行为。到此时,还不应有倾向性。完整的事实和严谨中立的研判结论,是舆情报告的价值所在。
规范4:明确阐述中间人的不同立场很重要。多元化社会,二元化的观点分立很少,很大一部分人都应该处于中间。
规范5:处置建议可以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必须与之前的大部分结论对应。处置建议应该包括如何采取行动,且应具有一定的实操性。与内部预警报告相比,公开的舆情报告的处置建议,也应注意保持报告作者的独立性。如何团结大多数人,引导中间人,通常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6:除非完整一体化的舆情,否则应尽可能将舆情按时间或事件内容分解为多个舆情事件,而不是反过来将多个舆情事件整合成一个“大事件”,事件关联内容越多,越难简单判断对错。
规范7:不要把舆情报告写成一方的檄文或誓词,这样舆情机构也可能成为次生舆情的主体。
规范8:就事论事,可提醒注意可能的不利结果,但不应直接引伸、过度放大对方的“企图”。
前一篇:最新培训教材:发布会及网络谣言
后一篇:说说“电信联通合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