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套餐外流量,为何白送用户还不领情?
标签:
通信资费竞争情报微传播 |
到4G时,运营商部分套餐没有采用直降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含蓄的在3G基础上赠送的方式。
联通4G套餐外流量资费(看看折线画得清楚不?出一个套餐,其中一个局部的计费,都要用曲线说明了,难道你以为这样,统计局调查价格的“老大妈”就能够看明白?):
左边一个大大的“降”字,套餐外流量资费降了吗?明显没有嘛,图上说的是“0-100MB按0.29元/MB计费”,这不和3G原来的资费一样,100MB-500MB,“免费”,那就是赠送的,怎么能说“降”呢?又怎么算出降了多少呢?如果我超出套餐不到100MB,就是没降。
中国电信乐享4G套餐:
看看后面五列,超出套餐后国内语音“0.15元/分钟”,国内短/彩信“0.1元/条”,接听免费“国内”,超值赠送“来电显示
189邮箱”,流量超出后资费几十个字构成的一段话,中间还有“()”解释。解释完了,用户看明白了吗?电信认为是这样?
我近日在微博、微信做了一个调查,将以上资费与简单的套餐外流量“0.10元/MB”相比,让网友选择究竟哪个便宜,选择“0.10元/MB”的明显多于选择以上的赠送方案,而且是文化程度越低,选择“0.10元/MB”的越多。
我计算了一下,“0.10元/MB”与“前100M 0.30元/MB,100MB-500MB免费”相比,只有超出套餐流量低于300MB时,“0.10元/MB”优惠,超过300MB后,超出越多,此方案越贵。
现在再回想一下,4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推出4G套餐时,不少网友认为,4G流量更贵了,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调侃“忘了关4G流量,一晚上房子归中国移动了”。这背后难道不是运营商的原因吗?
再引申出一个新问题,国务院都提出要“流量不清零”,如果套餐外资费和套餐内资费差距不那么大,月底套餐内剩余流量“清零不清零”还是问题吗?运营商需要设计八档甚至十多档套餐,自己的系统弄得很复杂,同时用户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这难道不是“双输”吗?
精简套餐,计费规则简单明了,是趋势,希望运营商能看到这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