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晚搜了一下北京日报的采访,其中有这么一句“尽管工信部在7月6日督促,但对年底前实现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资费水平同比下降30%的目标,通信专家付亮并不乐观。”很可能是我没表述清楚,记者误解了我的意思。
按工信部的口径:年底实现和上年同期相比,固网宽带平均单位带宽资费水平和手机流量平均每M的资费水平分别下降30%。
这个指标我很乐观,如果工信部公布一下6月的资费水平与去年12月比较的结果,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会很吃惊。因为按照这个速度,今年12月比去年12月下降30%,没有任何悬念。
原因:
先看看固网宽带,只要是光纤用户,从10M提速到20M,从20M提速到40M,没任何问题,费用如果一分钱不涨的话,就是平均单位带宽资费降价50%,难点在光纤替代铜缆,因为几次免费提速后,铜缆大多提供4M~6M的上网速度,这已经遇到瓶颈,很难再规模上升。不过这不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完成。
再看看移动网,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5月,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12.4M,同比增长81.7%。再看看运营商的资费,20元150M,30元500M,40元700M(某地移动公司),从20元到30元,费用增加50%,流量增加233%,如果从20元到40元,费用增加100%,流量增加366%,折算下来平均每M流量价格下降都不止50%。加速发展移动宽带(3G、4G),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运营商就可在用户每月花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推动用户增加使用量。如果说难点的话,那就是4G基站建设,如何提高4G网络的覆盖范围。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实现降价50%很有信心。
另3个月前,我就对今年年底4G用户达到3.5亿有信心(我当时根据运营商一季度数据,将上年底预测的3.2亿调整到3.7亿)。
另:同一篇北京日报文章中,20兆的宽带通一年810元,同样带宽的方正最低一年500多元,而联通一年费用1680元,为什么能同时存在,这是个好问题。都说自己是20M,为什么用户感知差距那么大呢?
后一篇:争夺5G之前的时间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