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手机漫游费暴利 电话只通几秒话费竟达640多元
-
手机漫游费暴利:1年收取上百亿元 成本几乎为零
-
一部手机一年的漫游成本,其实只有1分钱
-
成本为零的“漫游费”实属欺诈
-
手机漫游费暴利 0成本大家都被坑了
-
手机漫游费暴利 运营商成本竟是一厘?
-
手机漫游费暴利 出境游一次话费少则百元多则千元
-
成本近乎零,国内漫游费年收上百亿
看来这些标题,我震惊了,新华视点一篇瑕疵报道,激起了多少对运营商的仇恨。
先看看“新华视点”报道的摘要:
-
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
看看,够十恶不赦不?
很奇怪,国家级媒体为何经常跳出来带队群殴电信运营商?
牢骚发完了,看看漫游费的真实情况吧。
1、国内漫游费成本为零是假。
第一,为满足漫游服务,运营商网络需使用专属设备,成本存在。
第二,对于一些季节性明显的城市,如旅游城市来说,网络建设必须考虑旅游旺季时高负荷时需要,其他时间相关设备利用率低,但同样需要承担费用。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我国目前的定价机制,普通语音电话,资费有四种:本地叫本地,收本地通话费,叫外地(不同区号),收长途通话费;漫游地拨打电话时收漫游主叫费,接听电话时收漫游被叫费,且全为单一计费。也就是说,漫游时通话,只按分钟收取漫游主叫费或漫游被叫费,不再收本地通话费和长途费。也就是说,单一计费。因此,现在统计的“漫游费”收入,实际包含了基本通话费在内,这个成本存在,就和拨打本地电话,需要成本一样。
第四,2008年,我国漫游通话费改为了现在的单一计费上限管制,漫游时主叫每分钟6毛,被叫每分钟4毛,这一标准已落后于时代,应调整,事实上,由于是“上限管制”,运营商近几年新推出的套餐中,很多都制定了较低的漫游通话费,3G/4G大部分套餐,支持“长市漫一体化定价”,全国统一主叫一个价,被叫免费。但应看到,还有部分老套餐用户漫游时的资费,仍较高,主被叫都在3毛9或4毛每分钟以上,这些套餐应该调整,监管部门也应该通过调整“上限管制”的“上限”促进运营商优化资费结构。
第五,运营商本地、长途、漫游、本省流量、全国流量费、短信、彩信构成运营商目前基本通话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语音还是重要来源。而语音资费以前是长途、漫游补贴本地使用,如统一资费,将抬高本地通话费(或放慢本地通话费下降幅度)。
第六,随着在运营商收入中流量收入占比快速增加,运营商对语音依赖将减弱,有利于运营商下调语音资费。
第七,由于长途和漫游具有一定替代关系,因此降费应该是长途资费和漫游资费同步调整。
2、个别国家,国际漫游费奇高,运营商也无奈。
第一,国际漫游业务的定价主要取决于我国运营商与境外运营商的结算价格,向客户收取的话费实际上大部分都结算给了境外运营商。尤其是只有一个选择项或国际漫游费是对方主要来源或只有单方向的漫游需求时,谈判更难。
第二,几乎每年运营商都会降低部分国家的漫游费。
第三,为统一漫游资费定价和宣传,有的国家漫游费甚至低于支付给海外运营商的费用。如中国移动的语音“1元/2元/3元区”、流量“3元/6元/9元包”,中国联通新推出的5元5MB或5元3MB流量包,部分漫游资费运营商会赔钱。
第四,据可靠消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近期都将推出新一轮的漫游资费下调,这轮重点很可能是流量资费。
3、造成外界误解的责任,与媒体有关,运营商也应反思两点:
第一,如何与媒体沟通,如何让媒体理解这些资费背后的含义;
第二,资费如何简单、明了,让更多用户看明白。
另: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宽带建设推进提速降费指导意见”公布后,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了五点建议(http://www.cca.org.cn/zxsd/detail/25217.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