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信运营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套餐外流量降了没有?

(2015-05-19 07:00:06)
标签:

杂谈

(电信运营商舆情系列二)电信运营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套餐外流量降了没有? 推出4G套餐时,中国联通推出了“流量超出放心用”的“创新”,在国内运营商首次实施双重计费模式。
1、每GB仅需60元;
2、前200M按0.3元/MB。
再看看套餐,从76元到196元,共提供了五档套餐,每档套餐包含语音200~500分钟,流量400MB~3GB不等。从136到196三档所包含的语音都是500分钟,流量分别为1GB\2GB\3GB,折增加1GB流量,月费增加30元。

中国联通4G套餐外流量费,与3G套餐外流量费0.3元/MB相比,降了没有,好像降了很多,中国联通宣传的也是“每GB仅需60元”,折每MB仅需0.06元不到。

但用户感觉到了吗?没有。
用户的感觉还是0.3元/MB,还是没有降价,还是套餐快用完的时候就不敢用了。
还有部分用户更难受套餐外流量超了200MB,进入了“免费”区间,不用觉得亏,用了觉得累。
与3G套餐相比,同档次4G套餐包含服务明显增加,折算出平均单价明显下降,但用户感知并不明显。与海外运营商的套餐相比,我国运营商套餐内档次明显要多很多,再配合上套餐外的双重计费,是造成用户误解的重要原因。

从用户角度考虑,越用越便宜,用户的使用障碍会越来越小,这也对运营商有利(因为用户用得越多,运营商可以收入更多)。杨培芳老师曾提出了折线定价的计费模式,就是这个想法。而我们的套餐设计大都是限制用户更多使用的。(另一个结果是,套餐内剩下了流量没用完,用户心里也不舒服,要求“流量不清零”)。从这点看,在套餐外再“设套”的方式,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中国电信推出的“个人定制”套餐中一定程度体现了折线定价的特点。
电信运营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套餐外流量降了没有?套餐内无论流量、语音还是短信,都采用了折线计费的模式,用得越多越便宜,而且只有最多三档。例如流量费从015元/MB到0.05元/MB不等,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但这仅限于套餐内,用户需事先选择好套餐。超出套餐后资费又回到了资费:“国内主叫0.15/分钟,国内流量0.0001/KB,国内短信0.10/条”(在这个超出套餐后的资费中,短信和流量明显低于目前的标准资费,这是我喜欢这个套餐的重要原因)。
在有最低月费限制的前提下,如果全部采用折线定价,用得越多越便宜,那就更完美了。

最后再回到这篇文章的话题:4G套餐外流量费降了没有?用户感觉到了吗?用户使用了更多流量后,感受如何?

附:
电信运营商舆情系列一:电信运营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从套餐流量到期清零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