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电话吸费谣言不断被传播的主因:当事者“事不关己”

标签:
股票 |
分类: 电信 |
在微博、朋友圈、媒体报道中疯转一个名为“张静杰”寻3岁小女孩的帖子。各地公安相继辟谣,可在辟谣中却纷纷表示,内容中提到的手机号为吸费电话,此消息被包括@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这是一起典型的能博取同情心的不实段子被反复传播的案例,类似的还有:白娅倩丢准考证从2012年丢到2014年,刘学伟丢火车票从2014年元旦一直丢到了国庆节,且信息中城市、超市等都有被改编的情况,这样张静杰、白娅倩、刘学伟都先后在微博、微信、媒体等上做了多次“全国旅行”。
从目前看,这是一个利用博取同情心,形成链式传播段子的案例(类似的有前一段时间爆发的手机短信传播的病毒以及传销)。 公安、媒体(还有我等微博主)多次辟谣,段子会沉寂一段时间在形成新的一次传播过程,例如刘学伟一到节假日前就会丢火车票。
如何切断此类段子的传播路径,值得传媒学者、平台运营者、行业监管机构研究,相信教授们可以写出几百篇学术论文来。这里想说的是内容,这几个信息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留了一个普通的手机号码作为联系方式,这会使得段子更容易让人相信(也不能排除有“骚扰某人”的意图),然后被“不明真相的围观者”转发。
奇怪的是,辟谣的很多,但很少有人去追踪,媒体中只能看到个别记者拨打电话,然后得出拨不通的结论(这是非常不错的记者了),而更有追踪能力的公安,却依照“惯例”将此号码划到“疑似吸费电话”中为止,以讹传讹,不少媒体和公安微博就将“疑似”字眼也去掉了。
而深受其害的电信运营商和通信监管部门,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好像“事不关己”似的,没有任何表态(当然众多官微,也说不好就有哪个把这个与己密切相关的谣言,当信息发出去)。
证明拨打普通电话不会被吸费(形成高额话费),这是一个非常非常easy的事情。利用热点事件,公布收费真相,是最好的、难得的传播机会,也会被媒体广泛转载。这是花多少钱宣传都做不到的。可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运营商,都不干呢?这是为什么?
1375969XXXX所在的运营商,中国移动陕西渭南公司,什么时候出来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