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号成微信的鸡肋,其实有比封杀更好的办法

标签:
竞争情报新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自媒体 |
传4月16日,102位自媒体人,两百余账号,涉及900万订阅人数,不能上诉,没有任何提示,来不及告别,覆盖近千万订阅者的账号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这些自媒体人还建立了微博“自媒体工会”申讨微信的这一做法。附件二就是他们发给微信的公开信。
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发展媒体公号并不是微信团队的初衷。微信管理团队多次公开表态,微信并不欢迎媒体公号,而是欢迎服务公号。媒体公号对微信内容管理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需要承担政策风险,这都是微信团队不愿意看到的。
二、微信媒体公号的快速发展其实是捡了一个空档。此时,新浪微博没想清楚怎么做广播(现在想得也不是很清楚),百度没想清楚如何自己具体做内容(现在的百家和新闻聚合,也都还在初级阶段),腾讯的大家放不下身段,在微博、微信的冲击下,各门户网站的博客(含聚合门户)、专栏等迷失了方向。微信媒体公号捡到了这么个机会,得以迅速形成影响力。
三、媒体公号曾对微信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越来越成为鸡肋,带来的成本不断增加,版权风险、政治风险、不正当商业利益风险不断增加,但从管理者看并没有太好的获得收益的机会。
四、从大腾讯的角度看,腾讯门户也是腾讯的一个重要分支,未能及时将媒体大号向大家、频道专栏转移,是腾讯的一个失策。微信培养出来的大号,很可能会去肥了他人的田,而自己什么都没得到。
五、从自媒体运营角度看,将公号当做唯一平台对自媒体来说很危险,可做备份的还有新浪博客、微博,百度百家,腾讯大家,以及综合门户和行业门户的专栏等。
六、从媒体角度看自媒体大号,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一万粉丝相当于杂志,十万个粉丝相当于报纸,百万粉丝相当于全国性报纸,千万粉丝相当于电视台。总出离于监管之外是不可能的,看来微信负担不起过多的监管职能。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