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骗,银行报警后,再汇40万,如何有效打击此类诈骗?

标签:
竞争情报通信诈骗银行话术it |
据东北新闻网报道经过如下:
(1)保安看到老大爷边打电话边在ATM汇款,老人的手机声音特别大,电话那边的人说了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
(2)保安上前劝阻,可老人不听,忙着汇款。
(3)报告大堂经理,大唐经理劝阻,未果。
(4)再报告行长,劝阻未果。
(5)银行关门报警,派出所民警将老人带回派出所,民警拿出诸多电信诈骗的案件,以案说法详细向老人讲解了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都有哪几种,每种电信诈骗都以何种方式实施诈骗。老人未被说服。
(6)警车送老人回家后,老人再次去另一家银行汇出40万,被骗。老人报警。
此案是痛心的,在银行、警察明知是诈骗的情况下,并未能说服老人,阻止诈骗行为的发生。
注意文中几个关键环节:
(1)银行里,面对行长、工作人员、保安等人苦口相劝,派出所里,民警举例说法,详解了什么是电信诈骗,即使这样,74岁的沈阳谢大爷还是坚信自己“没有受骗”。——这说明骗子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
(2)银行甚至动用了放下卷闸的方式限制老人行动,以避免被骗。
(3)行长说,老人汇款的卡号的持证人是山东的,银行卡却是在北京办理的,打电话的人在上海,说的又是南方口音。——骗子的关键信息都有了。
(4)派出所以案说法,举了不少案例,苦口婆心,但未能说服老人。
(5)由于老人不报警、不肯透露任何信息,对此警方也无能为力。
也就是说,诈骗未成前,如果被骗者不信任警方,未向警方提供详细信息,警方无能为力。而此类诈骗,无论是通过电话还是互联网,都属于典型的“P2P”(点对点)方式,特点是,直接联系,一对一传播,外露信息很少。
媒体已有很多报道,此类诈骗,已形成了产业链,包括编制话术的、拨打电话诈骗的、转钱的,取钱的,从诈骗到洗钱形成了完整的流程。一般可在诈骗得手后,半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完整整个诈骗过程。
要打击此类诈骗,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银行、运营商事前堵,警方事后查,在预警上,警方、银行、运营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并未有效赌注诈骗(可以理解,这就和堰塞湖提高围堰解决不了隐患一样,堵只是提高了骗子性行骗成本),要有力打击此类诈骗,最有力的手段是执法环节提前。在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配合下,警方全面部署,提升对各种高科技诈骗流程的研究,选中突破口,提前制止违法行为。针对危害极大的诈骗团伙,甚至可以考虑通过“钓鱼执法”,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