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自干五”

标签:
竞争情报微传播五毛公知自干五it |
有了微博,就出现了各种意见领袖,其中一部分被称作“公知”;
商业化运作后,然后出现了各种各种背景的粉丝众多的“大号”;
然后微博都成了舆论场,然后危机公关、口碑营销获得快速发展机会;
同时危机出现了,评论员队伍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互联网网上,就出现了网络评论员,也被称作“五毛”;
或者“五毛”做得太差了,也或者“五毛”的领导太差了,因此出现了“自干五”。
“公知”不愁钱,“大号”挣大钱,“五毛”已有五毛了,“自干五”,来自“自带干粮的五毛”,他们不一定有钱,但他们参与辩论,不是为了钱,也很少有人想到给他们钱。
“自干五”的目标是“公知”和“大号”中的非正常言论(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也就自树了对手,应该说队伍还是相对精炼的,但几次战斗下来,效果并不明显。
“公知”是有实力的,“大号”是有组织的,而且他们熟悉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会吸引眼球,能掌握时机。但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五毛”们实在太不懂互联网了,甚至他们自己提供素质,导致與情进一步发酵,有时,他们就是在“自干五”背后打黑枪的人。
当然“五毛”们可能不这么认为,他们还在自己数着发了多少条微博,是否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这些领导也够笨的)。
学了“大号”技法的“五毛”二代,更容易体现出成绩来,但出击时机、目的杂乱,正面作用有,负面作用也有。
然后“自干五”的位置就尴尬了,他们自认为有能力,在帮“五毛”或“五毛”后面的人解决问题,结果,不仅不认账,而且最大的伤害还是来自这些人。
最后,送“五毛”和“五毛”后面的人五句话:
一、一有负面,就希望删掉,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即使只是不想让上级领导知道也很难。
二、除非有足够高的把控力,否则别冲上去反击、否定,甚至人身攻击,绝大多数时候,这些都可能导致事件发酵,更难处理。
三、微博和法庭辩论、大学生辩论赛不同,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微博,微博热点会快速转移,辩赢也很可能是输。
四、“五毛”后面的人既要懂点专业知识,又要懂点传播技巧,否则出了常识问题会很难收拾。
五、传统媒体的网站、微博,同样需要警惕,他们经常是最后致命的谣言放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