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统计通信工具价格而不是服务值得商榷

标签:
调查竞争情报统计cpi通信it财经 |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6月统计数据,出现了几个新变化。
1、提前公布、周末公布。官方此前的说明有三点,其中被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缩短数据确定到发布前的时间,可以防止泄密。不过最后的事实表明,公布前,各方的意见都已经非常一致,CPI必超6%,而且预测值大都集中在6.3%和6.4%上,与官方最后公布的6.4%对决策基本没什么影响。这证明《竞争情报准确推算CPI无需信息泄漏》。缩短数据流转时间,确实可以减少泄密的可能,到防止泄密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流程和人员管理。军事机密不解封,谁也看不到。30年前的部分档案可以查阅,我们才发现我们知道的一些事情原来与事实是有差距的。
2、分析了关键指标的影响因素。关系民生的食品类,成为拉动CPI上涨的关键因素。
CPI同比涨6.4,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9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鲜蛋价格上涨2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CPI环比涨0.3,其中食品价格影响CPI环比涨约0.2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环比涨11.4%,水产品涨2.0%,鲜蛋涨4.6%,三项共同影响CPI环比涨约0.5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影响约0.36个百分点。
3、对CPI上涨原因从统计学角度做了细分。在6月份6.4%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CPI从2010年1月到2010年11月基本都处于稳步上涨阶段。由于居民的购买力的限制,到今年11月,CPI同比增加下降是必然趋势。这很难说是政府管理得好。尤其是进入2011年物价的上涨主要来自食品类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上涨,如何得到有效控制?否则即使CPI下降,居民的满意指数仍不会有明显提高。
4、CPI八类指标环比都上涨,具体小类也只有“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2.9%”、“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4%”、“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三项下降,通胀趋势明显。
5、值得关注交通和通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4.7%,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4.2%,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9%,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2.6%;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2.9%。”统计了更新换代的“通信工具价格”,成为唯一一个大幅度下降的指标。“通信工具”属于典型的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IT产品,其从上市到退出市场的时间大都在2、3年,而且这两三年中价格处于稳步下降趋势,而无论如何下降,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却基本上相当(功能越来越强大),统计此指标,明显不合理。这也是其成为CPI中唯一一个大幅度下降指标的原因。交通工具与类似,不过下降幅度较小,所以影响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