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成2009年十大假新闻帮凶

(2009-12-30 23:35:38)
标签:

新闻

媒体

竞争情报

互联网

2009回眸与展望

传媒

it

(付亮谈竞争情报之十六)

2009年十大假新闻将在《新闻记者》2010年第一期上公布,新民网独家首发(十大假新闻参见《2009年十大假新闻公布 "谢才萍包养16男"在列 》),我不关心十大假新闻都是什么,因为作为一个竞争情报工作者,我很清楚,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一个大致的比例,我每天搜集到的通信新闻,七成来自作者简单的对已有信息的简单收集、汇总或文字堆砌以占版面或充数量,二成五以上来自不符合一般常识的记者及“专家”的主观臆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只有不到5%。互联网时代“快餐文化”、“眼球经济”更推动了足不出户,会用搜索引擎,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就可以写洋洋洒洒数千上万字的“写手”出现。由于缺乏基础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职业精神,出现假新闻也就非常正常的了。因此,每一个竞争情报工作者或其他负责信息搜集的人员,都要有一对火眼金睛能辨别真伪。

为了能辨别真伪,首先要了解这些假新闻的成因和特点。在《十大假新闻》文章后半部分,认为这些假新闻具有以下五个鲜明特点:

  1.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这条是简单的按时间分析,意义不大,因为,即使假新闻少的时候同样要提高警惕。)

  2.权威信息源未必权威(不少假新闻,消息出自权威信息源,“政府部门网站部分文章也可能不是政府观点”,政府官员的认识也可能存在误区,出现重大事故后也可能掩饰自己的失误或过错。)

  3.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尚未“入流”(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操作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网站采用还是简单的“拷贝”+“黏贴”模式,而其网络编辑在新闻的价值、真伪判断上,可能还不如几大门户网站。)

  4.隔年旧闻包装成假新闻再次出笼(互联网便利的信息搜集,也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可能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传播过程中新闻5W1H这样的关键要素,可能被错误移植。)

  5.媒体群体造假屡屡出现(同样是互联网便利的副产品,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复制速度可能更快。)

可以看出,以上假新闻的出现,多与互联网有关,而假新闻得以快速传播,更是借助于互联网,互联网似乎成了假新闻的帮凶,我们在积极推进新媒体应向精英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从中总结假新闻形成机制,从而避免被其误导。 

 

相关:

付亮谈竞争情报之十五:3G和WEB2.0时代的竞争情报新工具 

2009年08月19日:虚假成为常态是中国互联网的悲哀 

2008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证伪国资委组专门移动网络公司 

2009年09月25日:感谢阚凯力教授批我的3G应用“扁头长尾” 

(2007年年初旧文)中国新闻传播特点及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