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为何被念歪?

(2009-11-20 10:34:03)
标签:

竞争情报

教育

北大

北大一直擅于利用舆论,提高影响力,这次高中校长推荐也一样,正值教育部长更迭之际,关系学生的命运,校长推荐制一下成为了焦点。批评者不少,担心者不少,当然也有少数为其做法鼓掌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各学校的推荐名单陆续公布,怎么看都是北大在争夺高考状元前,争夺高中尖子的一个策略,至少到现在,这个策略很成功,不过我们还不能保证,这些学生不会参加其他学校的入学考试,甚至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参加高考,当然也不能保证他们会选择在国内大学读书。

北大推出的中学校长推荐制,是一个从国际引进的好的做法,但在国内这个经很可能被念歪了,而念歪的原因确实为了公正,这可能是我国诚信体系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从目前公布的推荐名单看,各学校推荐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品学兼优的众望所归者,因此,至少在今年,我们不要考虑高中校长会作弊,今年敢于冒这个风险的校长并不多,而且北大后面还有面试等程序,没能进入北大面试官法眼的优秀生同样可能不被录取。

这样出类拔萃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考不上北大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他们可能不选择北大,而会选择了清华或其他(例如香港的学校),当然,即使他们自荐并被校长推荐,仍不能保证他们不参加高考,不去其他学校(好像也与诚信有关)。媒体的热炒、校长的慎重(以及为推卸责任的严格遴选制度)更保证了最终获得推荐者的质量——出类拔萃、品学兼优、众望所归

因此换个角度看,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好像是高考前的一次供需见面预演,除了增加了一个程序,北大可能拢到一些“好”学生外,整体看对整个高招,对这些学生的未来,甚至这些学生上什么学校,影响并不大。

从北大角度看,这样的推荐与提前的单独命题自主招生一起推,有点双重保险的意思,当然做的不好,可能是画蛇添足,反倒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也未可知。

反过来一起看看基于高考之上的校长推荐制和自主招生,起到的作用,都只是提前收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试高手,这样的方式基本不能对发现偏才和怪才有影响(当然有人可能会列举几个出来,但是几乎这样的被录取的怪才,都是社会知名人士,或者已经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刘翔是一个这样的偏才)。

回到主题,受老子的道德经约束的和谐环境下的校长推荐制,发现不了钱学森,也找不到潜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处理得好,是高招的一个补充,处理不好,可能就是画蛇添足了

相关:

2009年10月10日:科技教育界应反思为何我国出不了诺贝尔奖 14日:看网友如何反思国人难获诺贝尔奖 

2009年10月28日:百度博士后工作站首名研究员背后的一些信息 

2009年06月28日:谨慎支持周森锋、何川洋 

2009年06月18日:学术论文需专家挂名 挖挖学术潜规则 

2006年05月16日:中财大全球招聘24位院长 教育炒作之风愈演愈烈 

2005年11月13日:北大研究生只培养领导 继续为中国教育担忧 

2005年11月07日:清华研究生从此垃圾,中国教育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