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凭公关手段赢得管理软件市场是舍本逐末末

(2009-08-21 01:47:22)
标签:

软件

信息化

erp

竞争情报

it

(信息化系列之四)

近来,管理软件市场被一种不正常的做法所笼罩。

一、SAP被阴。

1.《计算机世界》8月3日封面文章报道了《画皮SAP-世界管理软件公司的中国真相》后,关于SAP正面、负面的报道大量涌来。也有媒体约稿或记者采访我。我都拒绝了,《《画皮SAP》暴露国内管理软件成功率普遍偏低》的问题,但出现《画皮SAP》这篇文章后,媒体和互联网的一系列反映似乎在证明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2.《计算机世界》“画”过了SAP的“皮”后,没有继续“画画”ORACLE、IBM、用友的“皮”,反倒博客圈里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个别根本不懂软件、自称是自由撰稿人、据称月收入两万的专业博客也开始写博对SAP指手画脚,大有“不打倒SAP,誓不罢休”的势头。

3. SAP的官方申明也被肆意误解。某网站报道:

    据悉,作为当事方主角的管理软件供应商SAP,之前一直试图通过强大的公关实力,删除网络稿件,并给与各家网络媒体“不许转载”的强大压力。但是一周以来,SAP的危机公关没有奏效,各种揭露SAP内幕的文章不断不现,在论坛上更是引起热议。在沉默一周之后,SAP终于不堪压力,今天下午向媒体公开发出官方声明。

    XX网记者注意到,在SAP的官方声明中,该家公司并没有就计算机世界报道中的各种采访进行“是”与“否”的回应,也没有向市场客户和公众致歉,而是标榜自己作为“全球IT产业30多年来公认的行业领袖”,并对计算机世界的两篇文章“深感失望”,同时也表示SAP公司会在“未来数周内做进一步回应”。

    有专业人士分析,SAP的官方声明没有回答计算机世界报道中所反应的问题,而是一味表达对媒体的失望,这让人很难看出这家公司对市场和公众的尊重。而官方声明中提及的与《计算机世界》编辑团队进行会谈以及表达期待合作的内容,则让人感觉这家公司仍在试图通过“收买”媒体的方式解决危机。

二、著名专家陈启申老师被阴后还道歉。

各位网友:

“采访门”风波似乎还没有平静,这是我没有预料到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媒体不实报道,对ERP事业造成伤害的,已经司空见怪了,像“找死、等死”,“ERP成功率等于零”,“ERP过时论”···,这些报道都已淡出历史,但是却教会人们从中学到务实思考和理性分析。

XX网记者只是参加了会议,没有进行专访,但却作为一篇采访纪要发表,其中夹杂了主观臆想和生造,是媒体人个人的道德作风问题,很不应该。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只要媒体能从这个事件中汲取教训,实事求是,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就是。

在这次事件中,我可能有“言多必失”的问题,也欢迎网友们帮助。

对我国ERP事业没有好处的事,没有必要再浪费宝贵的时间大做文章了。

陈启申

2009.07.31,22:40

三、网站文章频现与竞争对手的直接比较——典型的借阴对手抬高自己。

1. 有敏感的媒体人士则意识到,用友U9将此次中高端ERP样板客户体验会选在金蝶总部所在地的深圳,不仅有宣示用友U9领跑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意味,更是体现了其在中高端市场迎战SAP、Oracle等国际巨头的信心。

2. 用友U9胃口惊人,野心毕现。更是被业内人士评价为用友对SAP、ORACLE等国际巨头们从人才方面进行“釜底抽薪”。从快速的市场收割,到高端人才的大肆延揽,“内部攻坚,外围打援”。用友U9有着微软最新技术保驾护航,介入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竞争格局后,ERP市场开始变得清晰。

3. 首先,SAP整体费用历来高居不下,首先要力保其固有客户不失,发展新客户除了理念优势却没有技术优势和价格吸引力,那潜在90%市场几乎曝露在所有中国管理软件厂商面前,就看谁有适合的中高端产品和营销价格。其次,一旦客户企业规模增大,急需信息系统升级,原有金蝶等国产ERP厂商并无较为适合高端产品,必须仰赖用友U9,凭借良好本土优势,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统一显得“水到渠成”。

4. U9给对手带来的巨大市场压力可见一斑,而此次在金蝶总部所在地的深圳召开的体验会,更是颇有些乘胜追击的意味。也暗示着在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用友一家独大已成定局。

5. 用友已经“杀”到了家门口,并在华南市场遍地开花。虽然金蝶已经醒悟,但不得不说,金蝶的醒悟来的有些迟。毕竟如今的用友已非昔日的用友,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它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金蝶的想象,更超出了金蝶的能力范围。同样,和金蝶的遭遇一样,用友U9在中高端市场的频频告捷,也让SAP、Oracle等国际软件长期以来在中高端市场优势的优势荡然无存。

来源:http://www.ufida.com.cn/news/090803/20092403012441.shtml 
      http://www.ufida.com.cn/news/090803/20095803035850.shtml

 

本来以为,理性购买的管理软件领域中的竞争不会像互联网领域那么乱,现在看来,管理软件企业,也需要堤防这种从互联网领域“舶来”的这种非常规竞争。虽然这种战法一般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但这种做法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客户对所有参与竞争的产品都失去了信心。这就不是一个企业的悲哀,而是行业的悲哀了。

我曾编过管理软件,也曾作为某企业信息化网站的副总经理兼总编辑管理过软件,一直都在关注国内软件行业的变化。管理软件的优势来自公司的长期积累,来自软件对客户企业管理模式和创新的深度理解,来自用户的口碑。在资深CIO那里,尤其是大型企业的CIO那里,SAP就是SAP,无论被写成是“画皮”,或被写成是万能的高效软件,SAP都还是原来的SAP。SAP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竞争对手也一样,各家软件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真正战胜(或领先于)竞争对手,肯定不是靠在文章中说“A在X方面领先于B”(除非这是像陈启申老师这样的专家说的,但可以肯定,陈启申老师肯定不会说这样的话)。而是提供更优秀的软件、真正蕴含着先进的管理思想、符合客户特点的软件。

管理软件的竞争,公司公关之间的对抗永远不会成为主流,公司研发出的产品及其蕴含的管理思想在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管理水平上的实力优劣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

 

相关:

贾君鹏类传播“劣币驱逐良币”应对策略 [原创 2009-08-04]

诺基亚拿1.0的公关解2.0时代的渠道门事件 [原创 2009-08-07]

信息化系列

之二:CIO解决不了政府网站信息孤岛问题

之一:户口簿什么时候不再“满天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