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华为财务普通员工对08财报的解释
(2009-04-26 12:19:58)
标签:
竞争情报华为财报财经通信it |
写了《华为2008中文财报隐藏了哪些秘密?》,业界反响出乎我的想象,首先说明一下,我写此文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罗列一些数据。财报中的秘密当然大都存在于财报中的数据和对财报数据的解释中。我一直是很尊重华为,希望华为壮大,因此如果此文对华为造成什么影响,敬请谅解。
以下内容来自我一个博客的回复中,作者地址是深圳,说自己是华为财务3年基层员工,未做真伪辨别。因此本博主也不对该内容真伪负责,同时希望博友能注意到,该文并不来自华为官方,因此,即使是华为员工,也只能代表自己,不能代表华为公司官方的观点。
我就是华为财务的,不过是基层员工,有2年华为海外财务服务经历。据此对你的几点疑问做解释,解释之前说结论:基本上你的分析只是数据罗列,没有明确结论,但从题目看你认为是财报有意隐藏了秘密。我认为从你罗列的几点来看,并不能得出隐藏秘密的结论。之所以你有疑惑,是因为你对财务这块了解不足,集中于两点,对专业术语的含义没搞懂,对报告准则不了解。以下详述:
1、汇率变动-对准则了解不足。资产负债表按准则要求必须以月末或年末最后一日的汇率计算。2007年的7.3是2007年12月31日的汇率,而6.8是2008年12月31日的汇率。至于你说的,2年对比将造成误导,这个要看情况。通常财务报告会列示2年对比数据,且前一年的数据会按新汇率重新这算。即华为2008年报里有2007年的数据,汇率将按6.8折算,这个数据与2007年发布的数据不同。这也是便于投资在同一基准下比较,也是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如果2008年报的数据,对2007年的没有调整,则确实存在误导的可能。我没看过报告,这里只说出应该如何判断,有兴趣的可以根据这个规则再对照。
2、中外报收入不一致-术语了解不足,中文是合同销售额,英文是销售收入。两者区别是,合同销售额指当年全年签约合同总金额,签约后,需要执行合同,并经客户验收合格后才能形成收入,这有滞后性,另外2007年签约的在2008执行完毕形成收入的合同也很多,两者不可比。
3、财务活动的现金流,这个一定要说是秘密,只能说公司2008年筹资多于还款,2007年还款多于筹资。这到可以说明公司经营现金流可能不足,这个结合流动比率,借款绝对额与收入绝对额增长比可以进一步分析。
4、存货余额增长150%,但存货与总资产的比率,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与2007年的比率并无太大变化。说明,存货增长主要是销售增长的自然增加。当然,加速存货增长,降低持有成本我们一直都在做。
5、6都是我司的优势,不予评论。
6、2007年发布的财报和2008年财报的2007的数据不一致,这是遵循会计准则的正确的处理方法的结果,原因及意义见第一点描述。
以上为华为3年基层员工浅见,欢迎各位指正,特别是作者多指导,谢谢!
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原文中1,华为员工之1
二、(原文中2,华为员工之2)中外报收入不同。两者单独看都合理。不过华为公布的合同销售额、销售收入差异一直是我们分析华为发展趋势和高层决策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倒希望华为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不过我没找到任何理由,华为要一直对国内说合同销售额,而对国外说销售收入,除了一点,因为华为原来一直对国内说的是合同销售额,所以要延续。
三、(原文中3、4,华为员工之3、4)具体财务报表的指标中会有很多秘密和线索,即需考虑其本身是否合理,也需根据环境变化和数据对比看,能看出什么问题,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原文中5、6,华为员工之5)本来就是华为的优势,个别数据明显放大,值得每一个关注华为的人关注。
五、(原文中7,华为员工之6)财报调整的做法很正确,不过财务口径变化也是外界了解华为局部业务的一个突破口。虽然不能借此就得出结论,但其价值仍不容低估,冀勇庆就发现了华为终端业务的重要性。
六、华为中文报告和英文财报明显差距,并不合理,也不应该长期延续。个人认为,这么分别对待,可能对华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七、至于能不能得出隐藏秘密的结论,请看原博文最后的内容:“从两个年份(2008年、2007年)、两个版本(中文版、英文版)四份年度报告中,还可以发现更多的内容,包括对不同业务评价的变化,具体指标的变化等等。而这些变化对分析一个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变化有重要的作用。当然并不能简单根据这些数据做结论,还需要更多的其他内容以做参考和验证,否则可能被表面的数据误导。”
最后,希望华为的这位朋友注意,分析财务报告的大都不是做财务报告的人,而是研究公司管理和发展的人。可能这是会计出身的人很难坐到CFO的重要原因。
相关:
中兴09Q1季报中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原创 2009-04-24]
如何从公司财报中挖情报 [原创 2009-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