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置疑观点更易引起各界关注 [情报搜集]

(2008-03-14 12:04:49)
标签:

媒体

电信

竞争情报

it

乔楠问,“为何诸多专家置疑大部委制改革?”。由于有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工作经历,现在做的基于公开信息的竞争情报分析也总和媒体打交道,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这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几乎所有方案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就有其未能全面解决的领域,大部制如此,五合三电信重组方案也如此。二是媒体更愿意选择与主流相反的观点作为宣传,网络媒体有时甚至采用与文章内容观点并不一致的反对意见作为标题,因为这样更容易被关注。

 

例如昨天一记者朋友问我对专家们置疑重组方案的态度,我说这很正常,没有任何一套重组方案没有问题,五合三一样,其他方案同样有问题,而且可能问题更多,但却被写成了“到目前为止,拿不出任何一套没有问题的重组方案”(见再传电信重组定案下周公布联通A股昨逆市急涨)。史炜先生在博客中提到的最近那次会议上的讨论也证明,并没有专家能够拿出可以被其他专家认可的比“五合三方案”更好的方案。

 

实际乔楠文中提到的专家观点,也更多是对新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担忧,并不能说是质疑。例如项立刚实际是在肯定现有方案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提升电信监管职能,并不是反对这个方案。

 

当然,有的专家的目的可能不局限于此,不过我也不知道其目的是什么,例如“阚凯炮轰“五合三”重组方案称“百害无一利” ”,在文中阚先生提出了“南方移通、北方移通各自组建新公司的方案,并认为”这是成本低、见效快、有效而简单的‘治标’方案”,该方案可能与其认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五合三方案相比,可能有“千害而无一利”。

 

其实无论电信重组,还是大部制改革,还是其他什么事情,相信有关部门出台方案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肯定比大多数的其他方案都好,专家们讨论的内容实际决策机构也基本都有考虑,自然也有不选择的理由。虽然可能有时考虑得并不全面。

 

如果方案已基本确定,那专家们就应该少一些驳斥,多一些优化建议,促进实施朝着对社会更有利的方向推进。媒体也一样,在漫游费上限方案已经下发、调整还未完成时,再质疑上限不合理,或希望本地、长途、短信马上也降下来,并没有什么价值。即使从吸引注意力角度,由于已经不再是社会热点,也并没有什么效果。

 

相关:

电信重组实施在即 细节决定成败 [原创 2008-1-28]

大部制新方案注重细节考虑周全 [原创 2008-03-11]

部委调整对电信重组、监管、IPTV影响简析 [电信分析] [原创 2008-03-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