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看了杨海峰的移动的SIM卡比录取通知书到的更早,南昌移动的SIM卡早在甘肃某县的高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前就寄到了考生手里。在怀疑教育部门工作效率低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运营商对校园市场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前年以前主要是校园内的营销,到去年已经提前全面展开了新生入学争夺战,从火车站、机场广告到接站车辆。而今年近一步向前延伸,延伸到了高考学生报道以前。南昌移动只是一个例子。湖北移动打得更彻底。
湖北移动将广告做到了《200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指南》手册上,在6月1日—9月30日,考生凭《200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指南》手册及高考准考证或入学相关证明到中国移动各自办营业厅免费办理动感地带SIM卡一张,并获赠20元话费(办理时一次性到帐),同时享受当期各地对动感地带入网客户提供的其它优惠政策。
注意并不需要是被录取,只要有《200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查询指南》和高考准考证,就可免费办理SIM卡一张,并或增20元话费。这些参加高考的考生,面临着或者大学深造,或者走向社会,或者补习以便下一年再次发起冲击,无论哪里,都是湖北移动的目标客户。
校园市场是近几年运营商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之一,目前出现了大量过渡竞争动作,值得竞争对手和有关机构关注。
例如,由于各地运营商在校园市场推出低价买卡赠送高额话费的促销手段,由于赠送的话费远高于买卡的实际消费,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再续费,而是不停换卡,这也是一种浪费。
上面例子中,湖北移动将促销与准考证捆绑,由于考生可能没有被录取,也可能被外地学校录取,因此其中很大一部分营销费用也是浪费了。
多年关注校园市场,并也为多个地市的运营商做过相关的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个人认为,现在还盲目发展校园用户,以用户规模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已经不合适,从现在起,竞争应该从单一的资费竞争向服务竞争转移,北京移动的一些做法值得各地运营商学习。不过各地环境不同,策略也不同,应该在深入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相关:
电信新闻简评:北京移动竞争手段从资费转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