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费套餐多少之辩:明白消费合理选择权最重要

(2007-03-23 17:03:26)

   曾剑秋教授分析了《资费套餐与消费权益》,认为“中国的电信资费套餐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多越好”。

   杨培芳专家分析“套餐究竟套住了谁”,第一句话就将矛头直指 曾剑秋教授,其实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曾教授认为套餐多少不是关键,“关键问题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与权利”。

   杨景的回复很有道理,“当市场存在竞争时,又允许用户选择(号码可携带),不同供应商的套餐的差异会导致消费者优化自己的选择,从而迫使供应者调整套餐的设计,使之简单化,便于消费者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套住”消费者的不是套餐本身(种类、定价等),而是政策是否允许号码可携带,以及政策是否允许所谓的“一年合同”。”

   我实际计算过几类套餐。

   例一:只要你是联通C网高端的后付费用户,北京联通自由型单向收费与88套餐相比并不便宜

   例二:北京移动不同品牌单向收费套餐存在明显利益差异,如果允许自由转网,我想不会这种现象不会发生。 

   一博客朋友写了《北京网通借取消月租之名行盘剥用户之实》。

   中国信息化:资费套餐还是消费陷阱(以北京移动为例)

   我认为,各种手机“单向收费”套餐并不是真正单向收费,仅是一种促销手段

   实际用户要的是整体的低资费而不仅仅是单向收费,而运营商要的是可以提供几倍的服务,但ARPU值(单位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持续上涨,至少是不能下降。这是各种套餐纷纷出台的原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多半的套餐都是在刺激用户在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多消费。这也正验证了我年初预测的07年电信资费将加速下降(见2007年,中国通信市场十二大可能性猜想)。

相关:

人民网:《隐性收费让你防不胜防 手机资费套餐还是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