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悼念李方宏同志——向所有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人们,致敬!

标签:
李方洪抗洪救灾凤凰亭村烈士北京暴雨燕山房山杂谈 |
分类: 北京 |
据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办介绍,21日17时20分许,李方洪在辖区积水严重的凤凰亭村冲入水中救助群众时,被一根落入水中的电线击倒,不幸牺牲。从当天中午开始,他带领民警从辖区积水严重的凤凰亭村已经先后救出50余名被困群众。
李方洪生前是我父亲的挚友,工作上的好伙伴,有将近十年的感情。
身处北京,习惯了干旱的人们,在面对下雨,尤其大雨的时候,心中必都有一份难掩的欣喜和激动,我和我的家人也不例外。昨日突降暴雨,十几个小时的持续降水,让北京各地都变成了一片泽国。我家在燕山,北京西南远郊的一个宁静的山区小镇,原本以为山区即使降大雨,也不会发生重大的洪涝灾害,于是还兴致勃勃的在下午出去赏雨景,可是显然大雨的规模已经远超出了我们任何人的想象。滔滔江水却出现在了主干道的公路上,半米多高的海浪一次又一次扑打着已经被完全冲溃的由三重沙袋在30厘米高的马路牙子上堆砌而成的临时堤坝之上,掀起一阵一阵更大的浪花,趵突泉汹涌的从各个路面排水口涌出将近一米高的水柱,仿佛如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一般的大浪从河道中向两岸狂泻而出,淹没了村庄,冲垮了路杆,掏空了路面,裹挟着大量的泥沙,让所能见的一切,都只剩下了棕褐色。而这一切,我所见的一切,还仅仅是发生在下午18点以前,降水量最大的时间以前。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凤凰亭村附近。凤凰亭村,因明朝哪位皇帝在亭中见一凤凰落下,而赐名,至今仍存有当年见证赐名的石碑。是燕山仅存的两个城中村之一,因为修燕中路,前几年大部分已经搬迁,只有少部分没有被占地的人家还生活在这里。但存留的部分地势低洼,旁边一条河穿过,河岸堤高五六米,却比村中的地面要高出一米多,只要河水漫过河堤,河水就会瞬间将凤凰亭村低洼的十几户人家完全淹没。
(由于暴雨当天,没有想到留照片,而且当时洪水太大,不防水的家用相机根本无法拿出去拍摄,所以没能用相机记录下洪峰时那让人惊诧的、终生难忘的景象,但从第二天的影像中,我们依然可以一窥这场暴雨的破坏力)
一整天过去了,大雨早已停止,这条河中的水,却仍然有三四米深,很难把它和平日大片河底裸露,近乎断流的涓涓细流联系到一起。
桥上和河两岸的积水仍未完全退去,大量的泥沙,在太阳的暴晒下,很快变成了齑粉,车辆驶过,掀起一阵阵“沙暴”。
进出凤凰亭村的桥上安有过滤垃圾的铁栅栏,但在这种洪水面前,却变成了催命符。上游冲刷下来的大量垃圾,阻塞了河水,形成了“垃圾堰塞湖”,这也是导致大量河水汹涌出堤岸,将低洼的凤凰亭村完全淹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离开时,垃圾已经清理完毕,河水已经恢复通畅。
靠近查看这些淤塞的垃圾,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不过主要堵塞河中洪峰泄洪的,是上游冲刷下来的大量植物残骸,垃圾仅仅起到了一定助力作用。
桥的另一面,水面足足比淤塞面低了两米有余,可见这淤塞有多么可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凤凰亭村的劫后余生。
这里原本是一条平整的马路,虽然并不宽,但可供两辆车错行,是标准的乡村公路。如今的景象,却让人不由的联想到了地震后的景象,围墙坍塌,路面坑洼,高低错位,一片残垣败瓦,而这,真的仅仅是水的杰作。
大量河流从村外裹挟而来的石头堆满了路面,所幸房子都没有塌,村中的百姓也没有伤亡,这是唯一能让人欣慰的事。
这辆到处都是磕磕碰碰的车,是被水从背对着河岸的院子里冲出来的,现在停放在这里,大概已经无法启动。而车轮下的,是沥青路面,没错是沥青路面,是被大水,生生从平整的路面上撕扯下来的沥青路面。
在它不远处的一个已经彻底报废的太阳能路灯杆,尽管有着很沉重的地基和纤细的身材,也没能逃过大水的波涛带来的破坏。
这两辆原本停放在村民门口,但此时已经被洪水撕碎的摩托车成为了见证这场大水强大破坏力的标志。
另一条出村的路,一半的路面已经被冲垮,倒是有一番溪水门前畔的诗样境界,可惜水畔人家已不在。
下雨时,河两岸的水都向河中流,岸边的草受到水流冲刷,自然也应该都朝向河岸倒才对,可是事实是,村边河岸的草都像是被超负荷的吹风机用热风吹过一样,整齐的定型在了朝向河岸外的方向。可见我所描述的洪灾汹涌而来时的景象,并非我自己的艺术加工,海浪般冲刷两岸,掀起无数波涛,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这个山下小镇的河流两畔的。
至今仍有大量水倾泻入河,本以为可能是抽水机所为,但这些水竟然是来自河岸护堤外草地上一个自涌泉!这水是从哪冒出来的?怎会出现在河岸上的高处,而不是低处?我怎么会知道,大灾后总是有一些让人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发生的。
另外看河对面红墙上的水痕,那就是昨日水位最高时的水线,足足高出堤岸一米!附近早已沦为一片汪洋,更何况是比河岸地势还低的凤凰亭村。
那么,我最后还是说说李方洪,这位名字中带一个洪,也最终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好所长,人们的好儿子。
他的具体家世背景我并不清楚,而他的救人事迹我也并没有详细了解,而且那些已经有大量的记者在密切关注了,我就从我所知道的方面,来说说当时的情况。
这就是李方洪所长牺牲的地方。当时此处的水,已经没过了胸口,不要说触电,即便是在此处踹到,都有可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溺亡,因此必须几个人一个跟一个的靠绳索向前探。虽然已经救出了很多村民,但也不能排除有人依然被困,或者有进一步安全隐患,所以要进去进行进一步排查,于是身为燕山向阳地区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其中一员的李方洪,责无旁贷的冲在了第一线。当时他们是四个人,其中一人便是照片中这位手持水瓶的人,他也是领导小组的一员,是向阳街道办事处的人员。其实他们当时没有想谁第一个谁第二个,只是自然谁先下水谁探路,刚巧李方洪所长是第一个。而通过这里必须要找到一个抓取物以保持身体平衡,李防洪所长选择了附近的电线竿,当时李方洪所长路过这里时仅仅是下意识的用手接住了掉落的电线,瞬间火花四起,还在和后面的人商量对策互相勉励的三位同伴,被火化吸引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已经看不到李防洪所长的身影,只看到一只手,伸出水面握在了电线之上。毁了,这是他们当时第一反应。可是不能冒着再有人触电的危险去营救李所长,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几经尝试都无法靠近李所长倒下的地方,最终只能等到武警的到来,从地势较高的另一面绕到李所长倒下地方附近的一个倒塌墙的废墟之上,才将李所长打捞而起,可是此时,李所长已经将生命献给了他奋战了一生的地方。
李所长倒下后,武警就是从这后面的废墟高台上将李所长抬出来的。
但已经不能原路返回,所从倒塌的墙壁把李所长从隔壁院门抬出水最深的地方。
而这跟黑线,就是导致李所长死亡的罪魁祸首,更让人感到可悲的是,这跟并不是室外用电线,不是正规电线,而是村民私自改造供电系统,自己扯的电线,在暴雨和大风中被刮断,掉在了李所长的身上......
大水推倒了墙,带走了英勇的生命,但却没有把这株村民栽种的花带走,这是一朵红花,见证了李所长生命的逝去,却也见证了李所长生命中最美丽但也是唯一一次的升华.........一路走好,我的好叔叔,一个为人民服务而奋斗终身的警察叔叔。
“如果我在第一个,倒下的就是我”,那位街道的公务员,没有任何庆幸,只是略带忧伤的说了这句,这句应该会让我铭记一生的话。
“如果我没退休,我也会在那”,这是我的老父亲,在不经意间对我说的话,就像他得知和他共同奋斗了很多年的好同志李方洪逝世消息时,那久久的无言一样,我想我也会铭记一生。
附记,我父亲退休前和李方洪关系很好,燕山地区发生过多次事件处理都有他们两个人一起的身影,其中在凤凰亭村营救疏散群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次,我已经退休的父亲,没有站在昔日同事们的身边。
向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战在各个抢险救灾第一线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