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泡沫

(2012-01-05 03:23:27)
标签:

金融

泡沫

泡泡

调控

股票

分类: 股市观点

在我看来,其实相当多的人都曲解了金融市场的泡沫和泡沫破灭的问题。

 

金融市场的泡沫破灭并非那种吹泡泡,等到泡泡大到一定程度就会砰的一声破掉,因为这种比喻无法解释只要调控有度,泡泡会越吹越大而且不会破的问题。

实际市场不是泡泡而是泡沫。泡沫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市场过热导致的,这就和用锅子煮东西一个道理。火大了,就会起泡沫,而且泡沫会越来越多,只要锅下的火还维持原有温度,泡沫就不会有丝毫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最后甚至都能溢出来。溢出来后就会有可能有水把锅下的火浇灭,骤然失去了加热的能量来源的锅子就会马上冷却,泡沫也会消失,但除非能换掉已经被浸湿的柴火,否则反而会比之前更难把火重新升起来。

而防止溢出来的办法一般就是三种,一种是直接把锅中的泡沫舀出来,但要不断的舀,而且这种方法会使得锅中的水越来越少,所以往往治标不治本;还有就是把凉水倒进锅里,只要锅子还承得下,这种方法就能很直接的把锅中的温度降低,让泡沫下去,只不过加太多就算不会溢出来,但也会影响煮出来的东西的质量,而且因为水多了,后续的加热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把东西煮熟;还有一种方法更直接,那就是把锅子下的火调小,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维持较低温度不变,锅中的泡沫也会迅速减少。多管齐下则效果更快

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泡沫



目前对于经济的调控也大致如此,包括楼市。因此希望大家看问题要理性。市场上存在过度反应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早在几百年前,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市场存在过度反应的情况,而机构往往是防止市场被这种过度反应拖垮的力量(他的观点)。

而我们作为股市的股民,对经济的判断应该摒弃过度反应的态度,而是要学会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的股市里长久生存。

 

还有很多人认为经过一两次沸腾的“溢锅”,留在锅底的“干货”才能显现出来,那些才是锅中的真东西,那些才是适合所谓的价值投资的标的,可实际我觉得这种想法也不完全是正确的。

锅中的干东西好比米,而稀的就是水,如果只有米而没有水,不要说粥,连饭都做不出。在烹煮的过程中,往往最处乱不惊的就是那些“干货”,他们确实很少在溢锅的时候和被泡沫带出来,而大都还留在锅底,也正因如此,加热锅底,他们也能最先感觉到,但他们和那些“泡沫”相比,一般也是非常不活跃的。往往只有生米煮成熟饭,开锅的那一天,他们才能从量变到质变,飞上枝头变凤凰,变成能长线投资的优秀标的。但在那之前的起起伏伏,他们往往都是被沸腾的水带着到处游走,自己没有太大的波动。如果在其真正成熟前的酝酿阶段,你太过关注这类“干货”的话,往往会浪费太多时间,也无法获得好的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