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日报》20230526中药飘香
(2023-05-26 08:06:42)
标签:
文化健康历史 |
中药飘香
中药飘香
刘燕飞
对面走廊的一间屋子里,正在熬制中药,一股浓郁的药香味随风飘来。嗅闻那熟悉馨香的中药味,不禁想走进去,一睹为快。
屋子里有药剂师,他微笑着看着我,说,来闻闻这药香味!我看着他的笑脸,两人心照不宣,莞尔一笑。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母亲便带我看中医。那时候,乡里人总是钟情于中医,更何况,我的外公也是懂中医的。
在医院中医科,给医生看了舌头,摸了脉搏后,拿着处方去药房取药。药房里还有一股中药味,很香,令人神清气爽。我甚至开始羡慕起里面的药师,天天在这里工作,该有多么幸福啊。
几服药拿回家,母亲开始生炉子,清洗陶罐子。家里的陶罐子除了炖鸡汤,就是用来煮中药了。一副药下去,加入冰冷的井水,大火烧开,小火慢慢炖。母亲铺了一张黄表纸,然后轻轻盖上盖子。不久,一股馨香的中药味,飘荡在空气里,满屋子都是香气。
药炖好了,母亲用滤子,把中药汁倒入青瓷碗中,放在那里,慢慢冷却。每当我说苦的时候,母亲就说,这药里有甘草呢!不苦的!这中药里,数黄连最苦,而一味甘平的甘草,调和诸药,中和了黄连的苦。
开始,母亲捏着我的鼻子,拿着瓷碗,往我嘴里灌。已经闻不到味道了,只听咕咚咕咚的声音,一碗药一会儿便下肚了,正在我咧着嘴时,母亲立刻往我嘴里塞一颗糖果,一股甘甜,冲散了满口的苦味。
几次后,我便适应了中药的苦。而且开始喜欢药汁的香味,于是,下次喝中药,都是自己端着碗喝。喝到最后,一扬脖子,连里面的碎药渣都喝进去了。照例,喝完后,立刻含一块糖果,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农民有把中药渣倒在路上的习俗,其喻义是,让践踏它的人,把病邪带走。这当然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一种民间的祈愿。
后来,上了中医学院,正式学习了《中药学》。植物、动物、矿物等等,都可以入药。走在乡村路边,就有鱼腥草、老鹳草、车前子、茵陈等等。蜈蚣、白花蛇、蝎子也是中药。山上有丛丛碧叶植物,挖开来,其根部如蛆虫,俗称“一窝蛆”,可以治疗胃出血。头发碳化后,称为“血余炭”,也是止血的良药。金石类,如朱砂、自然铜、砒石等等,都可入药。
中药经过炮制后,减少了毒副作用,增强了药效。经过医生的配伍,所谓“君臣佐使”,用来治疗不同的疾病。还有道地药材的说法,所谓的“道地药材”,指的是原产地,所含有效成分最高的药材,如淮山药、西红花、浙贝、东阿阿胶等。
中药是神奇而神秘的,是中华医学的瑰宝。那缕缕药香,浮动在鼻息里,让人舒适、陶醉。良药苦口利于病,如今,回味起中药的香味,心中不禁溢满了快乐,还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