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商报》20230228忙趁东风放纸鸢同见于国内《新传奇》杂志(删节)
(2023-03-02 20:11:10)
标签:
情感文化历史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刘燕飞
俗话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春风如期而至,紫气东来,万物复苏。塘边的柳条迎风摇摆,绿绿的芽孢,若隐若现。
天蓝蓝,高远而空阔,这个时候,日光正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风筝古代称为“纸鸢”,有大有小,各种形状,色彩缤纷。
我们的儿时,是自己动手制作“豆腐块”风筝的。采集柔软的柳条,小心剥去外皮,作为风筝的骨架,外面糊上一面白纸,为了能保持风筝的稳定性,后面还拖着两只长长的辫子。而拴风筝的线,就用母亲簸箕里的棉线。
土风筝制作完毕,就要试飞了,村里的孩子们一群,跟着一起看热闹。在温润的田埂上,迎着风,轻轻放开手中的棉线,豆腐块风筝,摇摇摆摆的就上了天空。孩子们大呼小叫的,兴奋地仰头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一阵阵欢呼。
风筝翱翔在天际,地下,一群孩子跟着它的步伐奔跑。只见风筝越飞越高,手中的棉线几乎放到尽头。高处的风更激烈,棉线不堪压力,终于嘭地一声断了。断了线的风筝抖了一下,摇摇摆摆,迅速下坠,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也不知道它将要坠落何方,心中一阵怅惘。
关于童年的记忆,忽隐忽现的,往事早已模糊了。
还曾记得上大学,那个春季,室友们也是聚在一起做风筝,不过不用树枝柳条,材料都是购来的。几个人合作,不一会儿,一只小风筝便出炉了,赶紧拿到操场上放飞,牵着丝线,迎风跑去,风筝飘飘摇摇,渐渐飞高了,就像在风中的舞蹈,风筝飞得高高的,稳稳地浮在空气中,牵着手中的丝线,感受着一股力量。而当年,一起放风筝的清纯姑娘,她的容颜,早已模糊了。
后来,有了女儿,在春季勃发的季节,我们也去广场放风筝。广场周围,都是卖风筝的,各色各样的,有小蜜蜂,花蝴蝶,小蜻蜓,大蜈蚣等等。女儿和我放小蜜蜂,等我把风筝放飞,再把丝线交给女儿,让她牵着风筝,在广场上奔跑,女儿兴奋的表情,与纯纯的笑意,浮现在脸上,宛若灿烂的樱花。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风筝的轨迹。我们为了生计离开家乡,离开母亲。母亲的爱意,就像是一股丝线,牵引着我们,无论我们飞得多高多远,都离不开母亲的胸怀。后来,我们把丝线交给爱人,让她牵引着我,无论距离多远,爱的丝线都会与你我相连。
人生之路漫长而遥远,累了困了,我们可以回到温暖的家,回到母亲或爱人的身旁。等一朝春风再起的时候,我们继续翱翔。而梦想,也像是一只风筝,在春风里的蓝天下,高高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