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梦游汉魏平乐观
(2019-03-10 14:30:05)
标签:
转载 |
依稀出了京师上西门,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一位身穿汉服的女导游来指点:这就是京师洛阳上西门外著名的平乐观。建于东汉永平五年,也就是公元62年。 观为高台,帝王可以登高望远,校阅兵将,在此欢送将士出征,庆贺官兵胜利凯旋。观下建平乐馆,馆为驿舍,用以宴乐,并置镇囯之宝“飞廉铜马”于馆内,曹魏、西晋依旧如此。
据《后汉书》记载:百余年后“灵帝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层五彩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引骑兵骑士数万。天子在华盖下观礼。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
此文记述的就是汉灵帝在平乐观下修筑高大华丽的大坛小坛,身穿甲冑,自称无上将军,登坛阅军並绕场三周巡阅兵阵的盛况。
此时,忽听战鼓咚咚响。抬头望:平乐观下阅兵场,旌旗招展哗哗响。将士个个逞英豪:举战刀,穿战袍,弓箭挎在腰。昂首挺胸跨战马,飒爽英姿士气高。号角一声响,阵形变换甚奇妙,走马弯弓挥战刀,杀声震天高。华盖下观台上,大汉天子着戌装,文武大臣陪两旁……
转眼进入平乐馆,导游讲道:
汉和帝时,掌管宫內图书的官员兰台令史李尤在其《平乐馆铭》中写道:“乃兴平乐,宽敞丽光,层楼通阁,禁达洞房,粉梁照耀,朱华饰当。”此铭描述了平乐馆的豪华装饰。
放眼四望,馆内果然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华丽异常。
馆中央高台上,龙雀蟠卧,铜铸的天马扬蹄飞奔。导游说,这就是大汉的镇国之宝“飞廉铜马”。
李尤《平乐观赋》称:“乃设平乐之显馆,章秘伟之奇珍,龙雀蟠蜿,天马半汉。”发明地动仪、浑天仪、候风仪的天文学家,时任兰台令史的张衡也在其《东京赋》中写道:“大驾幸乎平乐。”京师“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以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两位兰台令史在此说的都是平乐馆中放置镇国之奇珍异宝“飞廉铜马”之事。
“飞廉”乃神话中传说的风神,也称风师、风伯、箕伯、龙雀、飞雉、飞轻等。李时珍《本草.飞廉》中介绍:“飞廉,神禽之名也。其状,鹿身豹纹,雀头蛇尾。有角,能致风气。”
古代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人们盼望老天风调雨顺,得丰年。而风神“飞廉”,据说“在天能兴风,养成万物,有功于人。”因而被人们视为至宝,崇敬有加。
仔细看,那神鸟果然与众不同:麻雀头,头长角;身如鹿,毛呈豹纹;身后是蛇尾。似禽似兽,似龙似蛇,真乃奇鸟也!
再看那铜铸的天马,昂首挺胸,四蹄奋飞欲登天。据说,汉代人极崇天马视为皇权的象征,对来自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神马。《史记·大宛列传》云:汉武帝时“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大宛为古西域囯名,乌孙为古西域民族名。
兰台令史李尤在《平乐观赋》中曰:“乃设平乐之显馆,章秘伟之奇珍,龙雀蟠蜿,天马半汉。”曾发明地动仪、浑天仪、候风仪的天文学家,同为兰台令史的张衡也在其《东京赋》中写道:京师“西则有平乐都场,示远以观。龙雀蟠蜿,天马半汉。”“大驾幸乎平乐。”两位名人说的都是平乐馆中放置镇国之宝“飞廉铜马”之事。
导游话音刚停,忽然雷鸣电闪,狂风大作,龙雀翱翔,呼风唤雨;天马行空,追风逐电,奔腾如飞……
平乐馆亦为游乐场所。李尤《平乐观赋》对此有生动的描述:“翫奇曲之神怪,显逸才之捷武。”“方曲既设,秘戏连叙。逍遥俯仰,节以鼗鼓。戏车高撞,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能举千钧之重)扛鼎,千钧若羽。呑刃吐火,燕跃鸟峙。陵高履索,踊跃旋舞。飞丸跳剑,沸渭回拢。”“有仙驾雀,其形蚴虬,骑驴驰射,狐兎惊走。侏儒巨人,戏谑为耦。禽鹿六驳,白象朱首,鱼龙曼延。”
曹操之子陈思王曹植的《名都篇》中亦有“连翩击踘壤,巧捷惟万端”之记述。
恍惚來到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四下望:有人在骑驴射箭;有人在高空走索;有人在踢球;有人在吞刃;有人在吐火……唉呀呀,各种杂耍百戏节目精彩,令人目不暇接,入迷入魔……
朦胧之中又看到一些人在那里大快朵颐,有人高举酒杯狂饮不止。又似乎看到魏武帝曹操在那里举杯长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子曹植高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寒鳖灸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竞长筵。”诗仙酒仙李太白也翩然而来举杯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二人均为李白的朋友)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畄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两眼-睁,南柯一梦。梦中见闻,全无踪影。
平乐观、平乐馆的遗址就在如今的孟津县平乐村附近。南距白马寺仅有五六里地。平乐观建于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白马寺则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比平乐观要晚建六年。
昔日巍峨壮丽的平乐观早己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繁华似锦的平乐馆更是了无踪影。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公园的建设规划,至今仅限于故城以内, 对于城外的平乐观一直无人提及。令人只知道汉魏洛阳城西门外有个白马寺,不知道还有个曾经比白马寺还要辉煌得多的平乐观。
重建平乐观和平乐馆,再现汉魏文化的精髓,这是我的一个梦想。能否美梦成真?让我们在洛阳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静观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