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什么?历代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都推崇艾灸!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为什么?历代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都推崇艾灸!作者:九头仙艾
![[转载]为什么?历代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都推崇艾灸! [转载]为什么?历代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都推崇艾灸!](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中医古法艾灸,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与考验,至今依然魅力长存风靡大众。原因何在?
我们来看一下千古以来,关于艾灸的那些故事。
【玉帝传说】艾草的由来:神仙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
传说古时候,每年的四、五月间各种虫害、瘟疫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神仙发现同是天下人,心眼却不一样,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惩恶护善,掏出五色香袋对善良的人说:每年五月初五,你们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凡是带香袋的大人小孩,虫害见了便逃之夭夭,而没有香袋的恶人们被虫害毒疫毒死了。
【中医医祖】扁鹊:不用灸艾,如何救得性命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战国时期,扁鹊长期在汤阴一带行医,受到百姓爱戴,并因此被秦太医令嫉妒,刺杀于伏道。扁鹊墓周围生长的艾草日益旺盛,成为当地人日常治病养生的重要药材,被称为“九头仙艾”。
扁鹊曰:“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灸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疗疾病使用艾灸疗法,如同煮饭要用火。现在的医疗手段对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难以奏效,完全是由于医家不了解艾灸疗法,不会用艾灸疗法的原因。世间有太多太多的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不懂艾灸,不会使用艾灸疗法,怎么解除病痛,怎么能救人性命?
扁鹊对艾灸的推崇备至,足见中国古代医家对艾灸的重视程度,也证实了艾灸在医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流传至今。
【中医医圣】张仲景:治病之要术,无过艾灸
中医医圣张仲景在其所撰写的《伤寒论》说:“ 下利, 手足厥冷, 无脉者, 灸之。”
又,《洪炉点雪》云:“凡男女老幼,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凡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功拔之。”
艾灸疗法既能治疗又能调理还能保健;既能适宜老人又能适宜婴幼儿;既能适宜病人又能适宜健康人。所以古大医大德说:“治病之要术,无过艾灸”。
张仲景将艾灸的方法更加普及到了民间。
【中医药王】孙思邈:火灸,大有奇功
孙思邈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
其所著述的《千金翼方》有言:“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他幼年多病,中年时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里”,经常用艾叶温汤洗浴足三里。
到了唐太宗年间,孙思邈应召入宫时年逾50,太宗观其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竟皆如少年一般,感叹道:“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93岁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之后还可精神充沛的著述立说。
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艾叶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
李时珍在医学、药物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理论知识上和临床经验上对中医脉学有着深刻影响和重大贡献。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后世评价: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
作为药学家的李时珍,在著作中详细记载了各种不同产地艾草的区别,成为后世艾草原料使用的重要的依据。
【日常养生穴位推荐】足三里穴、命门穴、关元穴、中脘穴
九头仙艾
源自扁鹊 始于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