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到美国梦。他写到:“美国人梦想着每一阶层的公民都能过上更好的,更富有的和快乐的生活。”
在他对“美国梦”的总结中,他将之形容为“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梦想,它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富有和充实,依据他的能力或成就给予相应的机会。”
2006年,美国的《大西洋月刊》12月号文章开始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听说过荷兰文化,但没听说过“荷兰梦”,我们同样也没听说过“加拿大梦”或者“芬兰梦”。如果存在“日本梦”的话,女人版本的“日本梦”将是摆脱她们的上班族丈夫,男人版本的“日本梦”将是逃离整天为收入辛苦劳作的办公室。
今天,美国和中国是文化可以支持“梦”观念的两个国家。美国梦包含了个人雄心的基本追求。而中国梦反映出来的则是13亿人民可以获取的空前机会。
但是中国梦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中国人如何定义、追求他们的梦想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面临的中国梦问题是:除了钱以外,他们还梦想其他东西吗?我在中国见到的美国人都对现在的中国城市居民充满了拜金主义思想感到不满。举例来说,一个20多岁艳俗的上海女人说:“现在的男人真令我同情。如果没有房子,他们就根本没有结婚的机会。如果没有汽车,那就忘了结婚这回事吧!”
再加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希望生男孩的传统文化,女性讨价还价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在,每出生6个男孩,才有5个女孩出生。性别比例不平衡在中国的儿童中十分明显,即使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也显而易见。现在的中国人信奉什么呢?改善物质生活现如今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当然,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但是,除了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车子之外,未来成功的中国人想要什么呢?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如同曾经的日本一样,追赶消费驱动型的美国经济模式的中国梦是否会建立起一种与之不同的长期发展模式。从豪华轿车代理商和有钱女人戴着的项链上的黄金重量来看,中国是消费拉动型的美国经济模式的优良、长期候选人。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不仅是亚洲,而且也是世界上最为强大、最为富裕的国家。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将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中国所希望得到的只是在世界上和平崛起。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摘自《大西洋月刊》12月号文章,原题:寄自明日广场的明信片,作者詹姆斯·法洛斯,伊文译)
在共和国60周年之际,《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了60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民众,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梦想。
如林语堂所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在本刊此次封面报道的同时,中国民生银行也举办了非凡财富“2009我的梦想”大型互动活动。主办方中国民生银行总行零售部总经理郭世邦介绍说,“中国人是一个比较内敛的民族,似乎不习惯讲述自己的梦想。但从五月份开始,我们通过28个民生银行分行城市的地面活动、电话报名、网络报名和信件报名等多种途径,总共收集上来近30万个梦想,活动官网浏览量更超过2500多万次。”主办方之一旅游卫视总裁王平说,“希望活动能让受众注重自己的内心,反求诸己,问一问自己的梦想。”
活动最后以“耀梦想·耀未来”的梦想盛典作为终结。众多“非凡梦想家”共获得中国民生银行提供的高达400万的梦想基金。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梦想者通过努力靠近自己的梦想,将梦想的力量转换为国家健康向上的动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