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跪乳

标签:
释迦牟尼佛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的爱朗诵词恩德杂谈 |
感念母恩 受乳恭身体
膝落地 姿态如敬礼
小羊儿 天性有道理
《跪羊图》
礼敬尊亲如活佛 成就生命大意义
父母恩德重如山 知恩报恩不忘本
做人饮水要思源 才不愧对父母恩
(朗诵词)尽心皆力孝父母,孝亲亲责莫回言,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人间孝道 及时莫迟疑
一朝羽丰 反哺莫遗弃
父身病 是为子劳成疾
母心忧 是忧儿未成器
多少浮云游子梦 奔波前程远乡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风霜的累积 双亲容颜已渐老
莫到忏悔时 未能报答父母恩
(朗诵词)福禄皆由孝字得,孝顺父母如敬天,处事为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和天,积得行善也是孝,孝赞佛力超九天
为人子女 饮水要思源
圆满生命 尽孝无愧意
儿女心 无论在何地
给双亲 一声感恩您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弘扬孝道,是利国利世利民的事。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德说: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49年,其中他讲了一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记述了妇女从怀胎一月至十月所经历的辛苦,胎儿吸收母亲精华生长的情况。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众生的疾苦,比现在X光更清楚。佛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孝道\\\\\\\\\\\\\\\\\\\\\\\\\\\\\\\\\\\\\\\\\\
"这个千古不变的主题,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在这样一首歌的感染下,深埋在内心的美好情感重新又被激活.感动还要行动!或许工作很忙,或许离开家乡,无论怎么样,孝亲是最不能等待的一件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们能回报双亲的其实很少很少,别再让敬孝成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