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中国电影票房将破400亿
(2010-10-14 14:39:35)
标签:
娱乐杨步亭中国电影票房《赤壁》杂谈 |
分类: 电影梦 |
昨天,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发布未来五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为中国电影发展把脉。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认为,2010年国产电影票房过100亿当无悬念,中国票房在全球的票房从第九升到第五。
今年全年电影票房有望实现百亿,全国银幕总数达5105块,数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
但在大好的发展形势之下,中国电影依旧存在票房虚报、滥用3D等问题。按照目前银幕和票房增长趋势,到2015年,国内银幕数将达12000块,票房则将超400亿,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在“十二五”收盘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与票房增长相匹配的是电影观影人次,“十二五”最后一年,全国观众人数有望突破11亿。
该中心还给出了2011年到2015年逐年的票房预测数字,2011年全国票房145亿,2012年195亿,2013年263亿,2014年328亿,2015年410亿。
对于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该中心也建议,伴随产业的高速发展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产业信心发布平台。
目前,电影局专项资金办公室是中国唯一权威的统计票房的机构,然而,该机构的票房数据并不全部对公众开放。
中国已具备与世界强国对话的实力
这份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占全球票房比例由10年前的0.7%上升到3.1%,位居全球票房榜第8名,低于日本和印度,略高于韩国。这意味着中国电影经济在经历了近10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已具备了与世界强国对话的实力。据了解,2009年国内市场票房达到62.0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48亿元,全年电影票房有望超过百亿。报告预测,到2015年票房将达到300亿。
WTO将给质量堪忧的国产片带来压力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想分吃蛋糕的人当然很多,中国承诺从2011年3月19日开始对美国进一步开放娱乐产品市场,对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来说会有什么影响?报告指出,我国仍将保留两家国有电影发行公司的进口权,每年引进20部外国分账电影的限额不变,但美国电影公司将获得自由选择国内企业合作引进电影、音乐、电游和图书的权利。这意味着未来进口片会有大幅度增加,且会给质量堪忧的国产片带来明显的竞争压力。
“三低”影片将越来越难吸引观众
报告指出,未来5年,国产片的增幅将被市场力量和政府规制控制在适当水平上,我国电影产量是否增加到世界第二的水平并不重要,劣质、低成本影片的数量增长对于产业而言意义不大,关键是要提升单片的竞争力。低智商、低文化、低情感的影片(尤其是山寨、跟风类)将越来越难以吸引观众,电影品质的改善,应该是文化和智慧含金量的提高。
“中国电影论坛”和“电影科技之光”论坛分别于10月13日上午、下午正式开幕。本届“中国电影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愿景”,围绕“中国电影市场与观众五年”、“中国影院与院线建设五年”、“中国电影片生产与制片企业”、“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规模”等题目进行讨论。各界的学者、电影人、投资商在论坛上各抒己见,观点犀利,在展望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他们频频擦出火花,现场高潮迭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指出:“好莱坞泰山压顶,香港制作釜底抽薪,大陆电影,腹背受敌。”而“植入式广告”的现状也成为现场热议的话题。
观点一未来五年中国电影票房破300亿
按“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报告”中的预测,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将突破100亿大关,全球市场排名将从去年的第九升至第五,“2013年将出现一大拐点,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将突破300亿,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从电影大国发展为电影强国。”
基于如此乐观的预测,该报告预测,未来将有大量热钱涌入电影市场,包括电影的投拍以及电影院的建设。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全国333个地级单位和2862个县级单位将分别投资50亿和60亿元建新电影院,预计增加银幕数分别为5000块和3000块。预计今年底全国银幕数将达到6000块,以4000块有效银幕计算,到2015年国内银幕数预计达到12000块。
观点二 过去五年很多电影都没那么赚钱
虽然业内人士对中国电影的未来预测很美好,但事实上很多电影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赚钱。该报告给出了过去五年比较受关注的一些影片的投资和内地票房收入比较。报告称数据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一些数据出乎意料。数据显示,《赤壁》(上)投资3.4亿,内地票房3.2亿;《赤壁》(下)投资3.4亿,内地票房2.6亿,两部在票房上都没赚钱。冯小刚的《夜宴》投资1.5亿,内地票房1.3亿。《投名状》投资2.9亿,内地票房2亿。
也有赚钱的。《建国大业》投资6000万,内地票房4.2亿。《非诚勿扰》投资5000万,内地票房3.5亿,票房都是投资的7倍。最赚钱的则是《喜羊羊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投资1000万,票房1.3亿,票房是投资的13倍。
观点三 中国电影缺少创意人才
在“中国电影论坛”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分析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在人才培养上,中国电影是不缺乏创作人才的,但是创意人才特别少。”
在谈到中国电影缺乏创意人才时,杨步亭拿《阿凡达》做比较,“卡梅隆拍《阿凡达》用了13年,而现在拍一些国产电影就跟拍电视剧那样快。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高档的设备我们具备了,制作基地也有了,放映终端也加强了,所以我们必须从编剧开始到制作、发行、放映都要环环相扣。”
杨步亭还说:“我们不要简单看到目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很好就不冷静,虽然中国只花了几十年就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这样了不起的梦想,但是其中不少电影投资商用短线投机来做电影,这样下去是不理智选择。”
存在问题:虚假票房仍有,“豆腐渣”不断
票房虚报,没有监督
中国电影发展猛进的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专家们最关注的是票房虚报问题。他们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一个票房的官方统计信息发布平台,票房还不能做到公开透明。据悉,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票房数据公布平台只有两个,一个是每周出版的《中国电影报》,一个是影协每年编纂的年鉴。但《中国电影报》并不普及,而“年鉴”周期太长。专家批评道,“没有权威的统计,我们的电影不像产业像作坊,直接导致了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虚报票房的情况。”
国产片“豆腐渣”太多
虽然票房一片大好,但真正赚钱的国产电影并不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指出,观众对国产大片的评价大都比较低,而更热衷观看好莱坞影片,“好莱坞泰山压顶,香港制作釜底抽薪,内地电影腹背受敌。”学者们希望,一方面内地电影别再重复“豆腐渣工程”,辜负如潮观众的期望。另一方面,内地电影还需要多保护。
此外,专家们对现在火热的3D技术颇有微词,他们发现,《阿凡达》之后,观众对3D电影热情高涨,但国产的3D电影往往让人失望。一位北京电影学院的专家批评道,现在内地拍3D电影的都是些什么人?要么是没拍过电影的,要么就是拍了也没有人看的。那些大导演有几个人拍3D的?都很谨慎。所以啊,我们还是先把普通电影拍好,不要拿3D瞎烧钱。
实现突破:植入广告 主流媒体的振兴和推动
植入广告带来建设性探讨
在互动环节上,各方代表踊跃发言。电影院线负责人提出了有关农村电影的发展问题,立即有一位电影业的嘉宾给予了他详细的解答。一位学者提出的“植入式广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与会专家、学者显然对此颇感兴趣。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对中国电影、影院文化发展方向极富建设性的探讨,搭建了一个电影业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平台,对促进学术和电影产业运作的良性互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主流电影才能振兴中国电影
专家认为而是主流电影的振兴启示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够自觉地将时代精神与创新理念融入到影片创作中,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与会专家还以 《建国大业》 为例,分析这部影片受到如此强烈的欢迎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建国大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敏锐地捕捉到了人民群众的情感诉求。共和国6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们抚今追昔,有种对历史追根溯源的愿望,想要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珍惜,进而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建国大业》恰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这种心态,使得群众的共同心声有了抒发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