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志性建筑——周王城广场“周公营造洛邑”大型群雕《周公营造洛邑》。这组群雕气势宏大,仿佛让人穿越时空,梦回风云变幻的周王朝……
雕像位于周王城广场中心位置,地面铺装采用《王城图》图案。整个作品分群雕、浮雕及钱绍武的题名等几部分。
这组栩栩如生的大型群雕《周公营造洛邑》是由钱绍武教授设计制作而成的,选用的是中国石雕之乡福建惠安所产的花岗岩,总高约13米、总重约500吨、用90块花岗岩石组装而成。
雕像基座宽5米、长12米、高3.9米。左侧浮雕为《平叛》,右侧浮雕名《制礼作乐》。基座正面为钱绍武手书“周公营造洛邑”6个大字,阴刻贴金箔处理;后面为雕像说明。
群雕塑造了周公及助手、技术人员、谋士、武将、琴童等共6个历史人物形象,截取的是周公下定决心在洛河之阳建设都城的画面。
群雕着重突出周公。他登高远眺,左手背身后,右手指前方,宽大的衣袖垂落过膝,显现其营建洛邑的雄才大略。其眉宇间透出坚毅、谨慎、忠勇之气,有长者风范。
周公身后左侧跟着一位助手,是年长而富有经验者的化身。群雕中间塑造了一位技术人员的形象,他双手捧着都城模型。再后面是一位文职的谋士,最后是一位佩剑的武将,他们不仅辅佐周公平叛安邦,而且还在营建洛邑中立下功劳。
周公姓姬名旦,是武王伐纣中武王姬发的弟弟,建立周朝的功臣。中国传统文化“礼”的创立者。后世称之为“周公之礼”或“周礼”。周公营造洛邑是周公迁殷商叛乱刁民后对洛邑进行的一次重大举动,曾造成许多周公谋反的流言。但最终周公用诚实的举动向天下昭示了自己既是忠臣,又是政治家、谋略家的事实,赢得历史的赞誉。
“周公右手后面有位女性化的人物——琴童。这是暗示周公制礼作乐的需要,也是活跃雕像气氛、增加灵动感的需要。”钱绍武的助手说,琴童双手抱琴、面露微笑,聪慧的双眸、微翘的丹唇及圆润的脸蛋,处处体现出恬淡的礼仪之美。
据了解,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艺术概括化处理的需要。由于史料缺乏,所以不能确定5名随从的姓名,只能按历史形式设定他们的角色,以体现几类人物在营建洛邑中的丰功伟绩。
假期的周王城广场一如往日,密密麻麻的堆满了人,这里是从来不缺少热闹的。广场靠中州路的边上被小商小贩们摆满了摊位,有卖小工艺品的,有独家秘方治疗疑难杂症的,有卖小吃的……广场里人头窜动,相当一部分是唱戏和听戏的,不出十米,就有一处在唱戏表演。唱戏伴奏人员是相对固定的,拉二胡的,用木棒打节拍的,再加上扩音器,这就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伴奏团队,简单的伴奏只要二胡就行,而唱戏人员是不固定的,谁觉得自己唱得好或者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登台演唱,唱完一曲,换下一个接着唱,每一处唱戏的都被听众围得水泄不通。唱戏的不嫌场所的简陋和嘈杂,听戏的也不嫌人群拥挤和占据的位置不佳,反正就是唱得过瘾,听得高兴。戏的曲目是丰富多彩,唱的声音也有高低不同,但戏种只有一个——豫剧。河南是拥有广大的豫剧民众基础的,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或多或少,人人都能哼上几句,人人也都爱听。在洛阳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曲子有快慢舒缓,戏词也内容多变,不管是否能完全听懂,大家都享受其中。正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唱戏活动,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也使豫剧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广场靠近喷泉的空旷地方有几个书法爱好者在“奋笔疾书”,笔是特制的,笔身是竹子或木头做的,笔尖是海绵修剪加工而成,墨汁取自喷泉池水,而纸张就是眼前宽阔平坦的地面。书写者大都是年长者,五六十岁,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更有那份闲情雅致,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消遣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方式吧。书写字体以楷书居多,偶有行草,字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气势磅礴,但无论写哪种字体,哪种风格,都显示出书写者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魅力,也都是书写者最愿展示和交流的。字一行一行的写,写到后面,前面的字已被风吹干,没有关系,又回过来在这个位置接着往下写。广场人很多,观者却寥寥,而书写者仍然兴致所至,沉醉于中。偶有孩童,也跃跃欲试,央求大人买只笔,也蘸着水跟着一笔一笔画起来,写的字虽然歪歪斜斜,但却是专心致志,或许只是觉得好玩,或许他已经被眼前叔叔爷爷的文字吸引,对书法产生喜爱的萌动。其实海绵的笔尖远没有毛制笔尖好用,海绵虽然也很软,却没有皮毛柔、可塑性好的特点;眼下的地面比纸张粗糙,书写摩擦力大,更没有纸张的渗透性,书写难度非常大,但这些书写者写来,一笔一画,精准到位,整段文字,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受到丝毫的影响。正如武侠小说里所说,练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无剑,高人不使用固定的套路和招式,手中也没有依天剑、屠龙刀,只是一截枯枝,或者就是赤手空拳,但他一出手,就能挥出剑气,就能威力无比,因为所有的武功都融会贯通在他心里。眼前的这些书写者通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心中有字的本领,方能做到如今的随心所欲。他们的存在无疑给广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缕色彩,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丰富了游人的眼球,带来了美的感受。
周王城广场上竖立着两排南北向的十八根方柱子,每根柱子约六米高,其东西侧面都记录着一句出自《诗经》或《论语》的经典名句,其中以《诗经》内容居多。这些句子有的荡气回肠,有的柔情似水;有的讲礼仪廉耻,有的谈忠孝之道……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历尽千年风霜而依旧闪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愿意去品味柱子上写的每句诗、每段话,怎赖水品有限,许多句子无法理解,但无论如何,多读读这些诗句,我们是能受到一些熏陶,得出一些感悟的,我们的心灵也会在慢慢的品味中得到净化。
广场的东南角时常有民间乐队在演奏,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不亦乐乎。广场其他地方也不凡有三五成群,谈天说地,聊天交友的,还有诸如打牌、下棋、跳舞、练拳之类的。
这就是拥有超高人气的周王城广场,这里是群众的舞台,这里是老百姓的剧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