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梦想
(2009-10-12 15:51:17)
标签:
杂谈 |
对于李小龙的认识,似乎我们有个三级跳,从武打明星到武术家,再到某种武术“门派”的发明者,这些还远远不够确切。今天整理、发现的李小龙武道、哲学、书信、诗篇等各类手稿,足够出十余本厚厚的专著。可以说,李小龙不但是一代武术宗师,还是一位融通东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我一位专门研究和演习截拳道朋友的博客里了解到李小龙当年部分的藏书,商业类和成功学居然占了很大的比例,诸如
How to talk your way to success(《道可道成功法》)、Business letter English
(《商业书信英语》)The power of creative selling (《创意推销术的威力》)How to be
rich(《如何致富》)The master-key to riches(《致富之论》)…………出名前,李小龙曾自信地写过一张纸条:“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这个规划,通过营销自己的"KUNG
FU"(功夫)来实现。
向西方人去“推销”一套中国人创立的武道哲学(功夫),“营销战术”是需要被考虑在内的,这本《醒思录》或许应该放到这样的背景去看,才能够更“全面”了解李小龙说的、想的。
编者约翰.里特是当今世界研究李小龙的最权威的作者。他是被李小龙遗产机构唯一授权可以使用阅读所有李小龙的私人信件、草图以及他的读书笔记的人,本书与约翰.里特的上本书《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比照起来读,更能看清这些“思想”是如何呈现的,李小龙常以格言警句作为惯常的教学形式和写作方法,本书延续了这一风格。《醒思录》一名词,取自李小龙在阅读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最初与最终的自由》后,写下一系列格言时所拟的标题。
将“醒思录”写在纸上(后来是录音)是李小龙在香港早年岁月中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本书收录的“醒思录”均摘自李小龙与记者、朋友、同事之间的谈话采访与通信,整个阅读下来,感觉有诸多句子似乎只说了一些蛛丝马迹,像一份中西方思想的草图。糅合了道家、禅宗乃至灵修的因素,变成武术哲学的一部分, “欲尝我杯中之水,须先清空你的杯子。”,对于“虚无”(空)与“整体”的思想,贯穿整个李小龙的哲学思考。“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我觉得李氏的“空”既不是西方人的“虚无”,也不是简单佛教里的“空”,它是一团生生不息的“云团”,囫囵而不可以分割,它又是生命力的源泉,当然这里很像是老子哲学和存在主义的杂糅,又有西方人的明确的个体主义的认知。“自由之路始终是整体的”。把自由、整体与虚空连接起来,发现其实李氏把功夫当成身心解放(自由)的方式而已。他所谓的水月比喻,也是反对起“分别心”,水反映月的皎洁,月证明水的清明,水月互涉。
再如阴与阳这对最古老的中国观念,他用自行车作例子,一个人不可能双脚同时踩脚踏板:当右脚用力时,左脚必定放松,自行车移动必须依靠双脚交替用力,配合如一。就如把搏击看做是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避其锐气,待其惰归,这些《孙子兵法》里的基本准则被更加思辨化,这些中国的观念被“包装”后,在西方人的眼中,李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李小龙如是说
【痛苦主要是自己制造的】
快乐和痛苦是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果实。特别是痛苦,主要是自己制造的。我们从来没有如预想的那般幸福或不幸。超脱一点,按照道家思想,痛苦与快乐是一体的!
【失败是一种思想状态】
失败是一种思想状态;在把失败作为事实接受之前,没有人会真正地失败。
【金钱的本性】
金钱本身没有确切的本性。人们想让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