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

标签:
杂谈 |
-
苏州——无锡月老祠,苏州太湖的月老祠,先到鼋头渚公园然后坐船过太湖到三山,就到月老祠门口有很多同心锁
- 杭州的月老祠, 杭州黄龙洞的月老祠可以求桃花姻缘符.月老祠在黄龙洞,黄龙吐翠里面 .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地址: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中山路292号
电话:(049) 285-6818
在著名的观光胜地台湾中部的日月潭,湖中浮出一小岛,上有一座小庙,小庙里也供奉着缔结良缘之神,月下老人铜像及玉岛祠碑记─愿天下有情人莅岛一游都成眷属。
日月潭月老庙,已有20余年历史。当初,有信徒梦见月下老人来托梦,因感其极为灵验,请人替祂塑造金身。原本供奉于日月潭光华岛,由南投县政府负责管理,终年香烟不断,因921地震移至龙凤宫,从各地前往祈求爱情顺利、婚姻美满的信徒仍不在少数。
据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说法︰恋人们只要在此摄影留念,就一定能够结下终生良缘。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续玄怪录.郑虢州騊夫人》),“伉俪之道,亦系宿缘”(《玉堂闲话.灌园婴女》)。
十渡月老石的传说
历史上记载月老最有名的是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关于韦固娶妻的故事(本书第五章第七节曾经述及)。这个故事流传极广,明人刘兑还编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即演此事。 |
唐朝时候,有一为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地问:“老伯伯,你在看什么书呀!”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韦固听了,自然不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的妻子。”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拿他开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为什么她的眉心有疤痕呢?”相州刺史听了,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道:“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变,且问得蹊跷,便反问道:“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韦固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合盘托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月下老人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遍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撮合的,所以,人们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其实,在唐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已经有用绳相系的方式来选择配偶的记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条中所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即是此类: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
此事《山堂肆考》等书亦载,张嘉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确定到底娶谁,便用红丝相系而牵的办法挑选,这就是所谓的“红丝结褵”。当然,此事实出于传闻(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有辩驳,可参看),然亦可见此类婚姻观念与习俗在民间的起源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