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敏:神秘谷背后的多面才女

(2008-10-15 10:25:55)
标签:

杂谈

“写散文、小说就像单身,自己决定自己的幸福。只要不让出版社太难做,基本上写什么都可以。而写歌词就像婚姻,要配合音乐和歌星的心态,要迁就。写剧本拍電影则像个大家庭,导演、编剧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要配合,简直整个家族都出来了。”这是香港才女李敏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一位写出过《喜剧之王》、《呆老拜寿》等名剧,也写过不少言情小说、填过不少歌词如《我不是黄蓉》的女人最近在陆又出版了她的系列魔幻小说《神秘谷》。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更尤其是在香港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地方,能有这么多的角色,并都取得不俗的业绩,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呢?且看本人(《名人传记》编辑、记者)采写并发表在《名人传记》上的专访——

 

李敏:神秘谷背后的多面才女李敏在接受笔者采访

 

李敏:“神秘谷”背后的多面才女

 

 

    李敏,香港知名作家,从写言情小说到填词人、编剧,到最终专注于少儿魔幻历奇小说的创作,李敏不同时期的作品与她不同时期的身份相对应,如今,有着两个女儿的她,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妈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社会、对孩子多了份儿关注与责任。也正因此,在香港,李敏便有了一个江湖绰号:阿李妈妈。金庸先生曾这样赞誉李敏:“天敏于人,人敏于文。我是你专栏的长期读者。你的专栏中时有感情流露,那是最精彩的部分。”而李敏的合作伙伴周星驰则表示:“李敏的作品感性中带有非常沉重、浓厚的幽默感,读她的小说和散文常令我嘻哈大笑,不能自拔。”

    近来,李敏的《神秘谷》系列小说内地版(简体)第一、二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笔者也有机会亲见她本人,感受“神秘谷”背后那个充满激情而又多变的魅力女性。

 

发愤读书只为了有更多的朋友

    李敏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香港,不幸的是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我小学时的一天周六回家,爸爸抱着我哭,告诉我妈妈离开了。我永远记得当天的情形,我去翻妈妈的衣柜,结果发现是空的。所以,我很小就明白了生命是不好玩的。快乐是要自己争取的。”自从妈妈离开这个家,小李敏就一直跟着爸爸一起生活。

    失落的小李敏从小伙伴们看她的怪怪的眼神中明白,自己跟别的孩子是不同的,自己与他们相比,缺一个完整的家。自卑的她带着一幅近视镜,显得更加文静、沉默了。她不是没有想说的话,可是她却不知道给谁说,说什么。当年她写的一个童话故事颇能反映出一个单亲家庭女孩当时的心态: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一个小公主面对恶境非常害怕,她此刻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王子出现在她的身边,伴着着、呵护着她,并且来救她。故事中的小公主的无助、徘徊、可怜以及渴望能有王子来到身边的想法,正是李敏现实生活的写照。

没有母亲的照顾,小李敏平时多是吃便当、罐头,很难喝上一口像别的孩子妈妈煲的烫。当时,也有好心的同学家长看她瘦瘦的,挺同情她,就让她去她们家吃饭。

    丑小鸭如何才能变成白天鹅?一次,好多同学的微笑开启了小李敏的命运之门。

    那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天,走在校园的路上,她发现好多同学都在对着她微笑,她有点儿纳闷儿了,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难道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脸上、身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事后李敏才知道,她的一篇抒情小文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噢,原来发表文章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微笑!从此,李敏有了说话的对象——约稿者和羡慕者。当时李敏学习成绩并不算好,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暗下决定,要证实给别人看。“别人发愤读书都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我却不是为了考好成绩,而是想多一点儿朋友。”李敏的思维习惯与常人有点儿不一样,这也注定了她的生活道路与他人的不同。

    此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李敏学习之余就给一些报刊写文章。1985年,李敏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在大学里,李敏和同学成立了一个作词歌唱组合,还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梦中见》。由于她在大学里有校园歌手兼作词的身份,一些报刊开始邀她写专栏,其中为《星岛日报》的供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文章发表多了,李敏的生活圈子也大了,朋友也多了起来,她不再觉得自己有多么可悲、可怜,而是觉得,只要努力,自己没有的,可以以别的方式弥补过来;别人有的,自己能靠付出争取过来;甚至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能挣得来。

作家、填词人、编剧

    渐渐的,李敏开始不满足于写写专栏,写写散文,开始尝试短篇、中篇、长篇、系列小说,并于1999年加盟天地图书人间社。自推出全港首部自选结局互动爱情小说《联机到天使的心》以来,至今她已经出版了三十八本小说、十二本散文。她的文章在香港影响很大、读者众多,就连金庸、周星驰也是她的读者。金庸给李敏的题字中,曾这样赞誉她:“天敏于人,人敏于文。我是你专栏的长期读者。你的专栏中时有感情流露,那是最精彩的部分。”而周星驰也表示:“李敏的作品感性中带有非常沉重、浓厚的幽默感,读她的小说和散文常令我嘻哈大笑,不能自拔。”或许正是这份让周星驰欲罢不能的天生诙谐,促成了两人后来的合作。

    从仅用了两个星期便写出了第一部童话小说《太阳融化了他那双蜡造的翅膀》开始,李敏写了二三十部言情小说,这多是她单身时“少不更事的习作”,用她的话说是“能力所限”。

    随着自身爱好的变化,天性爱冒险的她把视角从言情又转到了侦探题材,开始尝试写侦探小说。侦探可以有很多种,女侦探可以说更加具有人格魅力。李敏的偶像是阿嘉莎·克莉丝蒂,因为在她的筆下,除了有大侦探白罗,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女性——Miss Marple(马波小姐)。另外,在英国一套很有名的剧集《Prime Suspect》(《重案真兇》)中,亦有一位不寻常的女侦探。

    于是,李敏便从能干的“女法医”开始,从酸酸甜甜的愛情世界一头扎进了扑朔迷离的侦探世界,这也为她后来写魔幻小说打下了基础,为她闯进那充满奇幻与魔力的“神秘谷”作了极好的铺垫。当时,她写的那些言情小说都是非常畅销的,也给她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对于转型写侦探小说,好多人都劝她,她自己也明白,转型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很困难的,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向新领域挑战的激情。用她的话说,我可以试试,就写一本,不行的话再回过头来写言情。但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从《女生宿舍探侦学院》系列到現在仍未完结的《女法医宋雨日》系列,李敏笔下的侦探都是感性与理性并重的优秀女性。她写侦探小说要考虑三个角度来写:一是从聪明的罪犯的角度,因为读者肯定不喜欢看一个在现场留下明显证据的笨蛋罪犯的故事。二是从聪明的侦探角度,只有聪明的侦探才能一步步拨开层层迷雾,挑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导读者想一口气读下去。三是用一个聪明的读者去批评,读者如果读起来认为太小儿科了,那就失败了。2004年出版的《女法医宋雨日》,是华语地区首本女法医小说,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只是没有在内地发行。李敏介绍说,这套《女法医宋雨日》系列小说也正在同内地出版社洽谈出版事宜,相信不久大陆读者将会一睹芳容,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敏的另外一个被大众熟知、被圈中人认可的身份,是填词人。她在华纳香港区担任创作总监期间,是香港乐坛的鼎盛时期。那几年,她写了七百多首歌词,这其中有很多是那时华纳天后郑秀文的代表作。在这个商业化的年代,特别是在香港,什么都是需要花钱才能办事的,但是,李敏从儿时的经历中懂得,友谊比金钱更加可贵。内地歌手王蓉是李敏非常要好的朋友,一次,王蓉临离港之际,李敏就把一首歌词送给她当作离港的礼物,王蓉正是靠着这首歌词经谱曲后唱红了大江南北,而且这首歌也成了王蓉的成名曲,这首歌就是《我不是黄蓉》。说到这首歌,李敏说:“我当初仅用了五分钟便完成了歌词,真的就是神来之笔,是友情、爱的力量吧。”面对王蓉的蹿红,李敏并不居功自傲:“功劳真的不在我,如果王蓉不是脑电波与我相同,也许她就把歌词丢到垃圾桶了。可是三个月后,她再来香港,已经把曲做好了,拿给我听。我觉得她真的很在意我们的情谊。虽然我们现在各忙各的,但我相信我们彼此都是很疼对方的。我们有一份细水长流的友情。”

    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止是读书,人们把更宝贵的时间除了用于读书,还用在了看影牒、看电影和网络上。可以说,李敏对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她写的第一部剧本是在中四时改编的《李尔王》,那时她是校话剧社的活跃分子,不过,她不喜欢做演员,而是喜欢做导演,因此,在学校她一直是舞台剧导演。1994年,她创作的《青春火花》第一次被拍成了电影,导演是钱永强,主演包括李若彤、何超仪、尔冬升、樊亦敏、徐濠萦、刘晓彤、张睿羚等。尔冬升在里面饰演了一名名誉教练。谈到李敏的电影,吴倩莲、刘青云主演的《呆佬拜寿》,郑秀文、任贤齐主演的《嫁个有钱人》,曾志伟、陈小春主演的《大丈夫》都出自她的手笔。而让内地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与周星弛合作那部影片——《喜剧之王》。李敏的作品多带有喜剧成分,但仔细想来,也的确只有女人才写得出这样的剧本,在外表的喜剧气氛之下,有着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感受,这些感受能够直抵内心最深处。

    任何时候,导演和演员都是最风光的,而作为编剧,只能是在幕后默默地付出,鲜为人知。李敏作为一个“弱”女子,更是如此。作为编剧,特别是时下的编剧,多是反映的是导演的意志,编剧也就是导演的打字机,用李敏的话编剧就是个装饰工,通常是导演来提供毛坯房和要装饰的蓝图,提供一些虚的、大概的想法,具体操作是由装饰工来完成作的。但编剧的工作并不好做,不但得迁就着毛坯房,还得看业主的喜好。正因此,做了多年编剧后,李敏感到“香港电影越来越吃力,很多因素都不能配合。有时有了好剧本,最后却开不了工,让我很受挫折”。而写小说则不存在这种状况,她可以写一些电影拍不到的东西,而且完全是属于她自己的东西,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写小说很自由,一支笔、一张纸,我便能自己‘开镜’。” 正因如此,她又开始转战写小说,写什么呢?此时,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李敏考虑得更多了。

 

给孩子烧一碟“味道与营养俱佳的好菜”

    2006年,李敏在香港推出了《神秘谷》系列小说,因为把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好地融合,做到了真正的寓教于乐,一时间它于那些不能够两者兼而有之的儿童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套书得到了很多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也有不少教育学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称它为“儿童通识小说”。在香港的书榜上,《神秘谷》系列小说连续好几个月保持在前十的位置,香港的书榜是没有书籍分类的,《神秘谷》最好的成绩是书榜第二。这对于一本本土作家创作的儿童读物来说,实属难得。2008年5月,李敏的《神秘谷》系列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儿童文学作品,最初其实是李敏为自己两个女儿创作的床边读物。

 

李敏:神秘谷背后的多面才女李敏与女儿李赏、李悦

 

    几年前,李敏和丈夫在北京安了个家,北京的家附近有一片小森林,孩子们喜欢手牵手玩耍嬉闹,有一天,她灵光闪现,也许写一部森林里的历奇小说能打开许多人心里的梦幻魔橱。“每天晚上躺在女儿们的身边,创作六七个故事给挑剔的女儿听时,我也同时完成了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特别训练。”

    时下,少儿图书种类繁多,包装精美,但作为一个妈妈,站在一个消费者角度的李敏却很难为女儿挑到几本好书。好多儿童图书就像有些菜,味道好的菜不一定有营养,好多有营养的菜,味道又不一定有好的味道。同时,现在的孩子压力都非常大,的确需要一个减压的方法,读有意义的书可以说是个不错的方法。什么样的书怎既能让家长满意,又让孩子喜欢呢?怎么能让孩子既有兴趣读书又能让他们多学点有用的知识呢?两个问题摆在了李敏面前。正是有这种初衷,李敏将眼光投向了魔幻历奇小说,而转折的动力首先来自作为一位母亲的那份担忧和责任。看着两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李敏早就忘记了当初赋予她们生命时的不易。她生了两个女儿,做了三次手术,两次是剖腹、中间一次是摘除肿瘤。她说在众多的身份中,自己绝对不会放弃的就是妈妈。“坦白讲,如果我不写作了,对这个社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但如果我不当好妈妈,那这两个孩子将来就可能对社会有负面影响。所以我必须先要当好妈妈,之后才是其他。”

    “作为妈妈,一方面感觉好难给孩子找书看。另外一方面,香港的传媒很侧重本土的消息,特别是娱乐消息。我很担心我们的小朋友将来的世界观会变得很狭窄。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写一本书,刺激小朋友们去看远一些。”

    抱着给孩子烧出一碟“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好菜”的念头,李敏将充满娱乐性与参与感的魔幻历奇故事与丰富的生活知识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谷》。

 

李敏:神秘谷背后的多面才女《神秘谷I》封面

 

    “别人说entermation(娱乐知识化),我想做infortainment(知识娱乐化)。”于是,《神秘谷I》里去迷离地带途中有许多智力题,包括在她在大学才学到的罗素诡局也出现在了书中。《神秘谷Ⅱ》则选择了但丁名著《神曲》作为背景,再将关于马术的知识融入故事中。而在看似抽离的故事时空中,穿插出现各种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国际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等,再在书后面附上的词条表中说细解释。“给小朋友们写书,最难的是想用一些比较深的词,又怕他们不喜欢、不明白。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很简单,只要解释清楚就好了。”孩子始终有孩子的问题,一次,女儿问她,妈妈,人死后会去哪里?这不止是一个孩子的疑问,其实好多孩子都有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他们?这个问题在《神秘谷Ⅲ》中就有了提及。其实,好多小朋友的问题大人们往往不放在眼里,而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神秘谷》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产生了共鸣,然后追寻着离奇的场景使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到了不少生活中的知识。

    《神秘谷》系列小说中还有很多插图图解,因为很多概念纯文字真的解释不了,所以,书中的插图已经成为故事重要的表达部分。

    提到《神秘谷》,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哈里波特》,想到罗琳。“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想做香港罗琳,我不敢当。但她让我知道少儿市场是存在的,如果是一个好故事,小朋友也会愿意去看很厚的书。像现在小孩子爱看《西游记》、《小飞侠》之类的童话,可以说,儿童文学有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一个五岁的中国孩子和一个五岁的英国孩子,给他们一个球,他们都知道去踢;但如果是一个三十五岁的人,那么,他们说的、想的、做的则会大不一样。这道理都明白,也被证实,却没有人反应。看到外国的卡通和少儿文学做得那么好,实在惭愧。我没有钱去做卡通片,能做的只是去写些好的东西。”李敏写此类小说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

    什么是好作品?对李敏而言,也许就是像《达芬奇密码》或《香水》那样融入了大量知识性资料的作品。“我写小说,希望它能像千层糕一样,有丰富的层次和意味。” 在这方面,阿嘉莎·克莉丝蒂让她明白人性才是故事描写的最精彩部分。丹布朗和金庸则告訴她,故事要不就是真人物假事件,要不就是真事件假人物,这样才会让故事更有真实感。至于罗琳,她还让李敏看到,她可以写一本书来和小朋友一起成长。

    李敏的《神秘谷》在香港已出了四本,在内地也开始出了前两部,第五部现在仍在创作中,而且据她说增加了更多的中国的元素。“里面的人物也要写到毕业才行,要不当我女儿上学,她会奇怪为什么这些人物还在那里没有毕业。《神秘谷》也是我希望女儿最先读到的作品,因为我有很多自己的态度在里面,希望能给她们一些启发。”此外,她还计划将《女法医》系列继续下去。

    李敏,这个多面才女不但有着自己的事业,而且她的家庭也是非常美满和幸福的。她的先生、有“金牌经纪人”之称李进原是华纳香港区总经理,后来自立门户成立唱片公司“大国文化”,事业跨越了香港与内地。后来,他们又有了两个漂亮可爱的女儿。有了家庭和事业,李敏是幸福的,但她认为选择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正是有了选择,她才有了这么多的身份,正是有了选择,她才在华纳结识了现在先生,有了两个女儿,正是有了选择,她才在做好一个妈妈的同时,也有了份与妈妈这个身份关系密切的写作事业。时下,在香港如日中天、正进军内地的李敏对名利看得相当平淡,她说:“名利是蝴蝶,扑蝶不如静心,当你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蝴蝶自会落在你的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