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记者熊唤军 通讯员周凌云
昨日的秭归,细雨纷纷,濛濛雨雾使端午的屈子故里更加富有诗意。
下午,在秭归县城凤凰山的一幢三进古民居里,不时传来或深沉,或忧伤,或激越的诵诗声。秭归“九畹溪·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暨端午诗会,使此时的秭归沉浸在诗的韵律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秭归骚坛诗社的社员和20名小学生吟诵的屈赋名篇《离骚》、《涉江》、《橘颂》、《山鬼》,声情并茂,带领现场听众流连在伟大的诗骚传统之中。和骚坛诗社社员同台吟诗的还有专程从北京http://weather.qq.com/images/endnew/weather_icon.gif等地赶来参加全国诗赛颁奖仪式的诗人。
秭归骚坛诗社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之际,1982年恢复活动后迅速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民诗社。诗社成员在干农活之余从事诗歌创作,目前已有60余名成员,出版了诗集3部。每年端午节,他们或在屈原的出生地秭归乐平里,或在县城举办端午诗会。“千门万户艾青青,节届端阳又换新;年年端午吊忠魂,继承屈子离骚风”。诗会上24位农民诗人吟诵了他们创作的84首诗词,这些作品大都以悼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人民的诗人。在聆听骚坛诗社成员吟诵诗篇的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中国诗赋传统和屈原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土壤中,必将得到发扬光大。
三闾大夫魂何在,江郎梦里还彩笔。
不见年年汨罗畔,结队投来永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