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8月27日国家语委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blog)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子午书简》栏目主编、《我爱诵读》特别节目总导演曲静,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和网友畅谈《子午书简》暑假特别活动“我爱诵读”活动节目播出后的社会反响,各地选手的特色及本活动对推普周扩大社会影响的意义。
聊天视频
|
|
![]() |
![]() |
![]() |
![]() |
![]() |
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新浪的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的有三位朋友,我来介绍一下。在我身边这位是国家语委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先生。
王登峰: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两位女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blog)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
李潘:大家好。
主持人:《子午书简》(blog)栏目主编“我爱诵读”特别节目总导演曲静。
曲静:大家好。
主持人:9月9号到15号是我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blog)特别节目“我爱诵读”也是为了配合这样的一个普通话宣传周,来承办这样一个节目。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样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去宣传和发扬的好节目(笑)。王司长,您觉得普通话的推广周对于普通话整体的推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王登峰:光靠这一周,对普通话的推广应该说作用是有限的。但我们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由中央八部委联合来推出的一个活动,每年在9月的第三周作为一个集中宣传的展示,希望引起各界对普通话的推广和宣传的关注,主要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之二,推广普通话还要靠学校教育,还要靠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主持人:为什么《子午书简》(blog)栏目来承办?
李潘:其实我刚到《子午书简》(blog)栏目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之前我和曲静老师我们俩就曾经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能够在现在英语横行的时候,能够在电视上有一些行动,能够让大家关注到我们的国语,关注到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的母语:汉语。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样式能够让大家关注我们自己的母语、关注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原来就想用比拼的形式做这样一个类似的活动。后来我到了《子午书简》(blog)之后,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做了。怎么做呢?这个时候接到了国家八部委的一个文件,就是国家语委的第十届普通话推广周,需要下面的电视台做一些媒体的行动,我们想这正好是一个时机,与其我们俩就冲到国家语委,去找王司长,得到王司长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然后就这么开始了。
王司长当时是不是觉得我们俩有点怪(笑)?
王登峰:说老实话语言文字工作第一是非常重要的,说得具体一点,语言文字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是须臾不能离的。但是它因为像空气和水一样,所以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第一,很重要。第二,不被重视,很容易忽视。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媒体的大力支持,比如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这一个礼拜的时间,也不是所有的媒体,甚至不是多数媒体很关注的问题。所以,中央电视台希望能够做一个跟语言文字有关的一个节目,从国家语委来讲,从推广普通话来讲,我们是求之不得的。所以,这应该说是一拍即合。
主持人:从宣传的方式来讲,是不是也较前九届有一个新的突破?
王登峰:应该说是很大的一个突破。从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来讲,我们感觉到现在汉语,像刚才李潘说到的,它确实在国人的语言水平里边是处在一个下降的状态。说得严重一点,向汉语示威,英语很受大家的关注。从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来讲,我们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推广普通话,推行我们的规范汉字。除了这个以外,这里还有一个我们如何认同我们的语言文字问题。大家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书同文,使得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能够凝聚在一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推广普通话就是一个语同音的问题,如果各地都用自己的方言,相互之间听不懂,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到外地去出差,这个地方讲的方言和你讲的方言不同,而且又跟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就会相互之间交流都有问题。我在国外的时候曾经碰到一个福建的人,还碰到一个香港来的,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讲话的时候,广东话和福建话我一句听不懂,我讲的普通话他们两个人也听不懂。
主持人:您是哪里人?
王登峰:我是山东人。后来我们三个人在异国他乡用英语来交流,坐在一起。其实,我们的普通话就是民族认同感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我们普通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我们的语言可以了解我们的文化,去热爱我们的文化,能够形成我们一个,我是中国人,我们有自己的认同感,有这样一种认同。
所以,推广普通话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说话的问题,它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我也想问问曲静,因为您是“我爱诵读”这个活动的总导演,向大家来介绍一下,“我爱诵读”活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曲静:这个活动本身目前录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实际上就意味着作为我来说,作为我们摄制组来说,已经充分看到了这次活动显现出来的意义和作用。
主持人:什么样的意义?
曲静:从我们的电视节目来看,如果说我们以前《子午书简》(blog)也是一个诵读类的节目,关注的相对少一些的话,现在看起来,关注《子午书简》(blog)的人就很多。我是上周五选北京的选手和全国各地的选手,当时来了一百多个选手,还有陪读的家长,大概2、3百人,我问他们是不是都看过《子午书简》(blog),结果特别大的回应,说“看过”,而且看过多次,熟悉节目的样式和里面所传达的内容,也愿意参与到这个节目来。对于这个栏目以前是没有过的。
包括这个节目本身从收视率来说翻了很多番,这个栏目最早的收视率最高大概是0.1,目前统计到了最高是0.59。
对于一个电视栏目来说,突然间从0.1跳到0.59,应该说是很少见的。可见大家对这个节目的样式喜欢,而且对里面传达的内容也喜欢,没有这两个内容是达不到这个高度。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活动所达到的目的应该说还是达到了,很好。我们看到了那么年轻的小孩子们,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是抱有那么热爱的心情、热情来表达的时候,本身在现在我们都很受感动。
李潘:我们报名可热闹了。每天我们的后勤姓田,我们叫他田哥。他每天要拿这些报名寄来的磁带、MP3,各式各样的东西,每天是抱这么一大摞回来,他说怎么办,怎么办呢?有这么多报名,我们怎么从里面挑出来,本身工作量就很大。而且报名的选手热线电话永远打不进来,刚开始第一天播了广告之后,我们在征集报名,马上刚刚节目一播完,我们的热线电话就开始爆响,就不停地接,不停地接,一天到晚都不停。这个反响有点超出我们的意料。主持人:王司长怎么看?预想到有这样的效果吗?
王登峰:这个当时想到了。
李潘:王司长是很有信心的(笑),我们还是心里有点打鼓。
王登峰:我刚才讲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能够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汉语或者是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我们的中国字,它里边蕴含着非常深的文化的底蕴。首先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汉字,汉语和汉字又是承载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一轮的文化热。从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弘扬中国文化,从老百姓来讲,现在开始在关注中国文化,而且在开始喜欢中国文化。知识分子也在探讨中国的崛起之路、中国的复兴之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今天我们在搞这个活动之前,这个判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大家都在关注中国文化。我们现在希望通过大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诵读活动,能够让大家真正地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因为你如果不了解,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对中国文化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甚至还有人提出来中医是不科学的,应该把它取消掉。我想讲这样话的人,要么是没有看过中医,要么是没有看懂。真正去阅读、去领会、去学习中国文化的人,一定会热爱这个文化,而且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又跟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跟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能拿来比较的。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先天天然的一种热爱,你去诵读的过程里,一定会爱上它。而且现在本来就有一种文化热,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诵读活动让大家去学习,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可能真正会对中国文化有一种更多的亲近,在亲近里面也能够经典进入人生,能够对你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助推的作用。也就是你人生的营养,可以从中国文化典籍里面获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这样的活动能不火吗?(笑)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新浪“网上大讲堂”请了傅佩荣先生讲国学,大家非常欢迎。
李潘:我有一个事实可以佐证刚才王司长说的,大家对中国文化好象有一种回归的热情,也可能以前不曾有过,但是现在有这种热情在萌发。我们的广告打出去之后就有很多观众打来电话,不是为自己的孩子报名,说我可不可以报名?我们打的广告是“大中小学生”,他说我是成年人可不可以报名?我们说这次不包括成年人。但是他们说将来你们可不可以搞成年版呢?我们是成年人,但是我们也喜欢。很多这样的电话,都是成年人、老年人什么的。我就觉得真的是很感动,没想到反正。
主持人:曲静老师,这么多人报名的过程中,最小的年龄大概有多大?
曲静:最小有4岁。
主持人:4岁?
曲静:而且我们的登台选手也有4岁。
主持人:朗诵古诗词吗?
曲静:4岁的选手很好玩。他说他擅长朗诵关于春天的故事。我们主持人李潘就提到一个题目,他就朗诵一首。再提到,他还朗诵一首。说你还会吗?还有。
主持人:即兴的?
曲静:即兴的。
李潘:真的不知道他会背那么多首,他说他喜欢有关春的故事,我说你再给我来一首,而且很准确,朗诵出来的确实是跟春天相关的古诗,很好玩。
曲静:我们都读过很多人的古诗,我当时都觉得汗颜。我问小孩,你喜欢春天的故事吗?喜欢。但是我们一想两三首而已,一个四岁的孩子可以朗诵很多,而且他从容地说还有,我们非常感动。
李潘:那天我们录的成都的小选手,自己能背200多首诗,从4岁开始就背诵古诗。
主持人:现在多大?
李潘:现在8岁。
主持人:那个小选手是哪个赛区的?
李潘:4岁的是天津的,好像叫田雨泽还是什么。
曲静:跟她说别的话她不是特别灵的一个孩子,但是如果跟她说古诗,她就滔滔不绝,她就是喜欢。现在这种古诗经典的魅力,我原来心里也有担心,让小孩子尤其是让还没有读过书的人去读古诗,有意义吗?
李潘:他还不能理解。
曲静:这件事,我开始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曾经也有过担心,觉得和那些孩子的天性相悖,我们鼓励孩子应该在不同年龄读不同的读物。
李潘:小孩就读儿歌、童谣。
曲静:现在看起来参与我们节目的这些小孩子,从4岁开始到10岁,甚至10岁以内这些孩子,只要喜欢这首诗,其实理解很到位,跟大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很惊讶。而且这些孩子往往理解古诗里边最本质的那点。所以,古代也是这样的,小小的时候念三字经,念论语,论语我们现在理解都有困难。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要让小孩子念论语呢?论语里面所蕴含的东西本身对幼小的年龄,我的理解、我认为照样有触动,这种触动是经典的力量。所以,在鼓励孩子读他这个年龄读物的时候,让他读一点古诗没有什么不好。
主持人:这就是诵读的魅力,不一定真正都能够理解这些古诗词。
曲静:也许诗的韵味能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参与这个活动?王司长,可能有前景。我想诵读的门槛比唱歌的门槛要低得多得多,是不是?你只要会说话就会诵读。可是你会说话不一定会唱歌。所以,现在我就想,我和李潘有一天开玩笑,我们做这个节目,我们的诵读水平提高了,有这样的感觉。
李潘:我们现在栏目有一个风气,开玩笑的时候喜欢拿古诗开玩笑,显得很有文化(笑)。
王登峰:我去了几次录制的现场,听小孩子朗诵,听专家点评。我感觉到也是非常有收获的,这就跟她们每天在那儿做节目可能还不一样,她们会收获更大,我只是去了几次,都觉得有这种收获。
其实从我们这次推出这个活动来讲,这次李潘是暑期特别节目,主要是面向大中小学生的。我们推出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面向全社会的,包括成年人。当然这次这个栏目没有把成年人放进来,这是因为是一个暑期特别节目,我们这个节目是面向全社会的,年底我们会有一个全国总决赛,从幼儿园到离退休的都有,读本我们这两天就要出版,这是一个很大的活动,将来我们还会继续活动,往更深里面去发展。
主持人:新浪也是作为一起合作承办这个活动,当时我出乎意料,发现新浪这么多网友对这个活动的关注,另外对这些孩子投票这么的热情,像我刚才看了一下,就像天津的这个小孩,10多万人给他投票,没想到有这么大的一个影响。王司长,您觉得像诵读对于一个人的阅读也好,或者是对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多大的影响?
王登峰:其实阅读是对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你要把它读出声来,对你说话是有帮助的。第二,你阅读的资料越多,对中国语文所传达的意思的把握,第一会更准确,第二会更迅速。第三,你在应用你的语文的时候,也会在诵读的过程中增长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你的说话能力、你应用语言的能力、你的写作能力、你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个过程中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我们现在说到汉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时候,这里边有很多原因。其中我们说把这个原因可以分得再细一点,一个是教和学的方式问题,现在对语文课改也提出了很多建议,现在也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第二,就在于学的人怎么去把你的学习和你的生活结合起来,这很重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怎么看待你学的东西。如果你认为这个东西学好了之后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就容易学好。如果你学这个东西认为不重要,就很难学好。我觉得现在是需要提醒大家学习语文是很重要的,如果对这一点认识不清的话,怎么学都学不好。当然认识到了以后还要想办法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去学习,这是两个问题。
主持人:追求一种好的形式。
李潘:插一句话诵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对老年人养生的好的方式,练气息相当于是一种瑜伽,对养生特别好。
主持人:是不是也像唱歌一样三腔共鸣?
李潘:一定是的。
李潘:争取把扭秧歌的大嫂、大妈召集来。
王登峰:而且诵读可以是养生的内容,既增长了知识,又通过了朗诵能够对自己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曲静: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一文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