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商康百万

(2008-03-08 08:21:58)
标签:

杂谈

 
亦官亦商康绍敬

 “康家开始做生意时的环境很差,冒了风险,可也为后代发达奠定了基础。”说这番话的,是河南省巩义市文联主席张鑫奇。
 记者找到张鑫奇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的电脑边修改《神州甲富康百万》电视连续剧剧本。“已经改好了,一共是58集。是在我的小说基础上改的,现在是要找到赞助拍摄的问题。大约需要几千万吧。”张鑫奇的小说是2002年9月出版的。“我研究康家已经几十年了。”他告诉记者,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在“康百万”庄园的学校里度过的,后来又当过巩义市文化局副局长,对康家的历史特别感兴趣。
 “说康家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康绍敬。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康百万’。”康家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张鑫奇的讲述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从《康氏家谱》来看,康绍敬是康家在巩义市(原巩县)的第6代人。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眼看着天下人地不均,遂下令人多地少的山西往人少地多的河南、河北和北京移民。正是在这次“运动”当中,赵氏携儿子康守信从山西省洪桐县来到了河南巩县(现为巩义市)桥西村落脚。这里背靠被喻为“风水宝地”的邙山余脉,面临淙淙而过的洛河,滔滔黄河也近在咫尺。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落脚后,康家便开饭店,开旅店,迎送穿梭不断的过往船只,渐渐地发达了。桥西村后来也改成了康家店。
 要说康家人真的是很争气,到了第6代康绍敬的时候,他还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大明朝嘉靖年间,从淆川(河南长葛)驿丞升任山东东昌府(今登州)大使。这是个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实惠”得很。这个时期,康绍敬结识了徽商王直,对经商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登州靠海,早就有人私下做生意,甚至做到了外国人那里。想想也是,明朝的官员是最贫苦的,像后人敬仰的大臣海瑞,当官的俸禄仅够居家过日子,如果有个大病小灾什么的就没办法应付了。但皇帝可不管这个,他认为臣民就应该以农为本,下令毁船归田,严禁贸易往来。类似王直这样不听话的,自然成了皇帝通缉的要犯,最终难逃厄运。
 张鑫奇在他的小说《神州甲富康百万》里说,皇帝利用康绍敬擒拿了王直。王直死后,他的手下人还送给了康绍敬一张银票,让他当做生意的本钱。小说毕竟是小说,记者无法分辨真假。其实有无其事并不重要,事实上康家的确是利用了康绍敬的身份,把山东的盐运到河南,把河南的粮贩到山东,来回都不跑空。按照规定,盐业自汉代以来都由国家专营,盐赋收入占到一半。从明朝开始实行官督商办,这得益于政府以盐为中介推动边防与内地和重要仓库运输的“开中法”。商人有机会和官员密切交往,盐业成了商人轻易暴富的行业。康家这条路走得十分稳妥,除了盐业和粮食,他们还附带经营棉花。此后,山东成了康家历代经商的根据地。到明朝后期,康家在洛水边上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和店铺,初步完成了“康百万”兴旺发达的原始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