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DGVC李建光以平常心种桃树记

(2007-01-15 10:20:45)

IDGVC李建光以平常心种桃树记

现在,李建光种下去的桃树终于开花结果了。1999年,当互联网兴起国内VC业出现快速成长时,林栋梁这样劝说李建光加入IDGVC:“前面我们苦都吃了,现在让你摘桃子来了,你还不来。”当2000年李建光真的加入IDGVC后,互联网泡沫随即破灭VC业跌入万丈深渊。李建光感叹:“我没摘着桃子,倒是种了几棵桃树。”

当然,现在李建光种下的桃树变成了一边欣欣向荣的桃园,手里的十几个项目,比如书生公司,做移动增值的魔龙,做移动商业的亿美,中国搜索等等,势头都很好。而IDGVC有一批项目都已经接近出口,像百度、搜房、中国学习网、美通、天极网……可见只要认真种桃树,就一定有摘桃子的时候。

李建光曾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经济学家。1992年李建光去加拿大读应用经济学硕士,读着读着,觉得越研究经济学,经济学就离现实越远,于是有了放弃读博士的想法,也就是有了放弃成为经济学家的想法。1994年,被一个名叫Crosby的大金融控股公司招进入在中国做基金投资。李建光从此开始了在中国的投资生涯。

运气不好的是,这个Crosby在中国做的很不成功。Crosby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规避风险,就是选择成熟的大项目、已经盈利的项目,尽量不选择有技术风险的项目。那个时候,这样的标准使他们只能投资国有企业,领域包括燃气、热水器、子午线轮胎、纸包装、农用柴油机、输变电设备、造酒、旅游、服装,无所不包。虽然这样的投资就像肉包子打狗,但是在客观上,英国公司非常严谨的投资程序和自身的深入参与使李建光受到非常好的专业训练。

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类似于Crosby这样的投资公司纷纷流血撤退。李建光也陷入了对所从事行业的深深怀疑中,怀疑这个行业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在中国做,怀疑自己轰轰烈烈干了四五年是不是全浪费了。1998年底李建光离开了Crosby,1999年加入了国内的第一家民营控股的信托公司,李建光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洋化了,在中国做事或许一定要跟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去学。

1999年,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风险投资又热了起来。李建光面临很多选择。有很多想邀请李建光加入的基金仍想重复Crosby做过的事情,投资大型企业、基础设施等等,但李建光相信那种模式不会成功。1999年,林栋梁和周全希望说服李建光加入IDGVC。IDGVC想要找在中国市场上找花过钱也亏过钱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很多,碰巧李建光有实实在在的投资经验,这对IDGVC这个团队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做投资这个领域,需要你聪明一点、受过好点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最终一个人是不是好的投资者,取决于你花过多少钱,赔过多少钱,因为这是提高投资水平最快的。”李建光说。此外,IDGVC也看重李建光的西方教育背景。在李建光和过以宏加入以前,IDGVC团队偏向于“土”的一面,林栋梁、杨飞、王树、王功权都比较富有本土经验,都没有长时间的西方教育和工作背景,因此周全希望促进“土洋结合”。

但是李建光还是难以下定决心,还是怀疑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前景。周全于是邀请李建光担任IDGVC的顾问,希望李建光逐步了解IDGVC的人和所做的事。1999年6月份,李建光作为顾问加入IDGVC,开始时是每周一次电话会议,然后周全给李建光三天打一次电话,两天打一次电话,意思还是希望李建光正式加入。在这件事的细节上,可以窥见周全做事的认真态度。而在采访中,IDGVC的合伙人们往往会用心悦诚服的口气提到周全。

李建光逐渐意识到IDGVC和Crosby不同,有清晰的投资定位和策略,例如投资高科技型民营企业,做事的方式也不同,而当时对VC而言的市场环境也非常火热。李建光再次怀着做成事情的愿望于三个月后加入IDGVC。李建光在热火朝天的互联网潮流中投了五个案子,死了三个,活了两个,从现在看总体还是赚钱了。但在2000年,刚看到希望的李建光又马上被互联网泡沫砸了满头包。李建光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特别晦气,一做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就下滑。

但这一次李建光的心态调整的非常快,就把本来叫作事业的东西当成日常的工作来做,踏踏实实,平平稳稳。在低谷的2001年和2002年,IDGVC也没有停止投项目,用平常心来做事的态度也成为IDGVC团队的一种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龙图腾在哭泣
后一篇:创投人物导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