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科学文化休闲谈天说地家庭社会社会热点 |
关于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建议书
目的:
作为北京大学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我们都是因为热爱教育和科研事业才选择到大学里工作。北大的确在国内高校里,给新引进的人才给予了相对不错的科研起始条件,但是新引进的每个人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各种各样的压力。相对好的科研条件固然对稳定人才非常重要,确实起到当初吸引他们来工作的目的,但是好的生活条件将能使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工作中去。我们本着能够更加更好的集中精力为北京大学乃至中国科学界奉献自己,努力工作的原则,希望为北京大学从自身的现状以及北京大学引进人才的住房待遇方面提出我们的困难以及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人才引进的住房现状:
目前,对于2002-2006年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北京大学对于住房补贴制度,至今没有很明确的说法。目前采用的是教师公寓结合国家住房补贴的制度。现状如下:
教师公寓: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友北京大学在前五年提供教师公寓。第一年房租为学校规定的标准租房价格的10%,以后每年递增。第二年为15%,第三年为30%,第四年为50%,第五年为70%。五年后即为市场价格。按照目前我们居住的教师公寓计算,价格基本上在2000-2200元左右,即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的租金分别为200元, 300元, 600元, 1000元和1400元(按照最低标准计算),从工资中直接扣除。
2004-2006年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的住房情况(也有一些前面回来的老师的住房没有解决):2004年以前引进的青年教师,学校基本上给提供了蓝旗营,西二旗,西三旗等福利房或者经济适用商品房;2006年以后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由于政策的变化,作为特聘研究员可以申请30万左右不等的住房补贴并在短期内到位.而2004-2006年北京大学引进的青年教师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无房户!
工资水平:2004-2006年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长,化学学院是以采用“低职高聘”的方式引进,即提供的是副教授当中的B1岗位,在前三年提供的是相当于A2岗位的岗位津贴。其中B1岗位的工资和及岗位津贴等所有的收入在内,加上化学院补足到A2岗位的6.0万元每年,税前月薪约为5000元。其他院系的政策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却类似。由于北京大学规定一般情况下五年才能申报提职,因此我们三年以后不可能达到A2的岗位水平,因此工资会降低到税前每月不足4500元的水平,然而我们的房租将要涨到1000左右,占我们工资的足足20%以上,从我们的工资中直接扣除。尽管按照最近的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北京大学从2007年1月起,调整了住房补贴的标准,并随着月工资一起发放:见下表,副教授每月1200元,2005年1月起执行该标准,1999-2004年按月标准工资*0.66执行,2007年1月1日前的一次性现金补发。如果按照新的标准,副教授1年的住房补贴为1200*12=14400,5年为72000。如果2004年1年按每月600元计算,2004-2008这5年住房补贴合计为64800。如果按照工作25年,其中15年副教授,10年教授计算,合计住房补贴:40.8万元。从表面上看我们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福利待遇,但目前每月的发放的住房补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被按月消耗殆尽,并不能缓解购置商品房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如果在加上可能的购房贷款的利息和其它,事实上已经所剩无几。
生活水平: 目前,引进的青年教师一般为3-4口之家,甚至一些老师还赡养着老人。就拿一家三口之家为例,按照目前的工资水平,按照税后4000元计算,一名小孩每月的花费为1500元左右,家中日常开支为1000元左右,。。。每项计算下来可谓入不敷出,更谈不上买市场价商品房!!
附近房价水平:在方圆十公里以内,目前商品房的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更郊区的地方是便宜,但由于交通不便,又不得不加上购车的开销。按照每平方米8000元计算,100平方米的房子的价格在加上装修等费用不下100万元,对于我们而言简直是天文数据!
解决办法:
诚然,相对好的科研条件固然对稳定人才非常重要,但是好的生活条件将能使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工作中去,确实起到当初吸引他们来工作的目的。仅就住房问题,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些个人的意见。中国自古就有“安居乐业”之说,要人“乐业”必须先做好“安居”工作。北京大学给新引进的人才提供临时租用房的做法虽然可取,但是,租金以加速度的方式增加,其目的是“鼓励购置商品房”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政策制定集体,以及正在受这项政策影响的每位成员的反思,并共同参与必要的修正程序。
不需我再多说北京的商品房价已经使绝大多数教师们无法承受,北大临时租用房的租金在五年后就涨到我目前个人收入的近50%,将肯定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作为一名正在受北大现行租房政策影响的教职员工,而在此项政策制定时并没有机会表达任何意见的归国人员,我们觉得北京大学在住房问题上应该尽快调整政策,积极地开展工作,以期解决我们面临的巨大困难:
1. 加快在北大周边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对于已经确定的项目,如五道口和肖家河经济适用房建设,应该刻不容缓,能够在两年内开始陆续提供给部分教职工;
2. 如果解决不了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应当借鉴其它单位的做法,一次性地发放房屋补贴30-40万元用于购置商品房。事实上,美国很多大学对新的“tenure- tracked”教授也是采用直接提供一定的房屋购置补助用于“down payment”。这是一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上佳方法;
3.如果担心部分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拿钱不贡献走人,可由北京大学出资购买商品房,引进的青年教师再从北京大学购买,其中北京大学提供其中的首付或者一定的差价。只有在为北京大学贡献十年甚至十五年以后再将产权转移给个人;
4.
如果以上两方面都不能实施,现在的临时租用房(教师公寓)的月租金应相对稳定,且应视所承租的房屋情况,收纳的租金原则上不应超过引进人员每月工资的10%,
而且可以承租的期限应该延长至十年;
允许用发展基金,横向基金或论文奖励
支付部分或全部教师公寓房租。
5. 希望北京大学的人才引进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不能吸取了国外的一些政策的形式甚至糟粕,又丢掉了我们传统的精华,以致严重阻碍北京大学的发展。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出我们的诉求,以利于促成一项好的政策,和一个以人为本的长效的机制的产生,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为北大的长期人才战略,以及北大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