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众望的中国女排,自打家门口的奥运开幕,一路跌跌撞撞进了四分之一决赛,昨晚终于倒在半决赛上,眼含热泪瞅着巴西人欢呼雀跃等着和美国人一决冠军。
看过中国女排三场比赛,特别是古巴那场,我这心里就开始发凉。“和平”大战之后,简直就是拔凉拔凉的。因为我看见场上的姑娘们,每到“局点”、“赛点”,眼里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慌乱和紧张。而如果换成美国队、日本队,或者想想从前的女排,此刻她们眼里应该满是“杀气”——那种有自信有坚持而藐视一切对手的,令对手战栗的“杀气”。
可惜,场上杀气腾腾的却是郎平麾下的美国人,是黑色魔鬼般的古巴人和轻松而充满自信的巴西姑娘。
女排败在何处?我觉得,败在青黄不接。
看看中国队场上的主力,数数场场从头打到尾的队员,周苏红、冯坤、王一梅。。。。。。还有一个只能当“半个人”用的赵蕊蕊。这算是“几老带几新”吗?这只能算“老兵油子”,新人只是老兵下来喘息时候的替代者。
想当年袁伟民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究竟是重新打练一只新队伍呢?还是“老人儿用着踏实”?当时的袁指导毅然放弃了几乎全部老将,再建了一只同样能打的女排队伍,技术细腻、意志坚强而体力充沛。
我想陈忠和做为一个在女排队伍里成长出来的主教练,他不会不清楚当年的事。看得出来,他也曾下过重整队伍的决心,只可惜,好人、老实人陈忠和教练也许中了“奥运压倒一切”、“万无一失”之类的邪气,小鬼当家的路子走到半路停了。结果便是如今的局面——老将经验丰富但体力不支,连续几场恶战下来着实难以坚持,而年轻队员上来之后又紧张又慌乱,既无万马军中的豪气,亦无舍我其谁的勇气,难堪决胜的重任,终于兵败如山倒,0:3完败巴西。
犹豫、动摇,从来就是指挥上的大忌,尤其在战略决心上的摇摆不定更是断无取胜之理。甭管什么具体原因,陈忠和与女排这次就犯在这个忌讳上面。
再看看别的队伍,后排的稳定比中国队不差甚至还好,灵和快简直就是前几年中国女排的翻版。你灵,人家也灵;你快,人家也快;人家还比你多了两只“铁拳”——强攻的水平,美、古、巴甚至远在我们之上。
别人大踏步前进了,我们却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成了扭扭捏捏的“小脚女人”。这就是我对女排的败后总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