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2015年夏季自驾游(四)印象闽清·六叶祠

标签:
走遍八闽印象闽清六叶祠黄敦虎丘黄 |
分类: 游记 |
2015年7月28日,下午,闽清坂东镇。
从宏琳厝出来,看还有时间,就拐到离古民居不远处的六叶祠,它位于坂东镇乾上村。
母亲姓黄,祖籍是闽侯南通镇洲头村。洲头村的黄姓也是从闽清六叶祠繁衍而来,应该是属于五叶这支。洲头村旅美实业家黄永本1949年离开家乡去台湾,1974年移居美国。他在香港、泰国、美国都有投资办厂,在家乡,福建闽侯联合食品工业(国际)有限公司就是他早年为解决家乡人就业问题而投资兴办的实体,至今还在生产运营。黄先生身居海外,心系桑梓,他对洲头村,对闽侯县乃至对福建省都屡有捐赠,是家乡出名的一位慈善家。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因其对公益事业的杰出贡献,曾为其立碑表彰,授予金质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同样,在六叶祠,我也看到了先生对建祠的贡献。呵呵,先生捐赠了60万元,比世纪金源集团的黄如伦的30万还多些呢!
六叶祠在闽清县坂东镇乾上村松柏林下,是目前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是闽清黄氏后裔为纪念入闽始祖黄敦而建的祖家庙。
黄敦,史称“虎丘”,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公元893年随王审知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河南光州来到福建。王审知建立闽国后,黄敦归隐今天的闽清塔庄镇秀环村凤棲山。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虎丘后裔黄彦荣(三世孙)率族在凤棲山兴建祖家庙,原名“虎丘黄氏祠堂”,后奏请朝廷敕额名为“护国积善院”(虎丘曾因功被闽王王审知封为“护国公”)。又因黄敦生六子:黄宗、黄礼、黄凝、黄勃、黄启、黄余,六叶传芳,世称“六叶”,故又称“六叶祠”。该祠历宋、元、明、清数朝,兴盛一时,后遭火焚。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闽清黄氏祖家庙“六叶祠”才在坂东镇乾上村松柏林下重建,但历时多年(因日军进逼福州,工程一度停顿,腾出地盘用于接纳从福州内迁闽清的师生,用于办学),于1943年才建成。建成后祠堂占地面积2883平方米,宽47米,深49米,十堵七厅二弄火墙包,是目前福建规模最大的祠堂。
祠堂前墙宽47米,高5米,开有三扇门,东、西两个边门开在前墙转角处相对而立高达三层的两个望楼的底部。正为一门虎头大门,遮沿下门洞上一方青石雋刻着“虎丘黄氏祠堂”,两边镌贴金对联,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前埕植六株翠柏,祠外旷野平畴,柳竹溪桥,十分优美。大门内天井埕宽35米,深19.50米,植四时花树。正面一字排开七个大厅。正大厅宽19米,深11.30米,正栋高9.60米,以九根立柱组装木扇,其中出廊大柱腰围1.62米,传说由百名壮汉经月余时间从尤溪掮来。大厅正殿神龛供奉敦公夫妇及历代宗祖牌位。龛前安放有一张五点七米长,二点二五米高雕刻精致的巨型案桌。龛上方悬挂林森题赠的“国族所基”巨匾,以及黄稹“上柱国”、黄龟年“兴国侯”、黄复“忠北侯”、黄淮“户部尚书”等匾额。壁上镌有黄敦训子诗:“六森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各壁顶、横梁处悬挂“状元”、“民族英雄”、“传奇天人”、“博士”等匾额35面,推光嵌金楹联18幅,两壁八幅名人画像。大厅东、西筑墙隔堵,各建宽五开间共六间祀厅,左侧为一、三、五叶的祖厅,右侧为二、四、六叶的祖厅。两边走廊外分立石碑: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撰《虎丘黄氏世宦谱序》、虎丘首登进士黄浩撰《虎葬公碑铭记》、《黄龟年四劾秦桧》等先贤文辞。
在六叶祠,很高兴能够认识来自广东潮汕地区揭阳的黄先生。他是带着老婆和孩子专程来此认祖归宗的。难得他这么有心啊!
黄先生小我一些年龄,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毕业后跟船走南闯北闯荡了多年,后考入家乡的公职单位,现在是一名公务员。
也是有缘啊。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是因为想让小袁多看一些东西,在此时,在此地,与黄先生相识了。
人在旅途,可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一种感受,你可以认识你未知的那个世界,也可以与原本陌生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相识,继而交往,相熟甚至相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