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印象平潭·流水镇·道教三对排天后宫
标签:
走遍八闽印象平潭下厝场村三对排天后宫 |
分类: 游记 |
去三对排天后宫,是游览完流水镇的东海仙境景区后,走另一条道时并为之顺访的。
这里的确切地名是流水镇下厝场村三对排自然村。
延伸阅读:
■标题:海神守澳口,一庙三座宫
□本报记者余小燕/文
□来源:平潭时报/20140822
流水镇下厝场村三对排自然村的天后宫,地处流水东尾澳。东尾澳是一个天然避风良港,出外就是台湾海峡的航道,是南上北下的海上交通要道。三对排村的村民主要以渔业为主,在长期海上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自清末时东尾澳口就建了一座天后宫,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几度毁坏,因为香火繁盛,信众虔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起一座升天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建成一座灵慈殿。
现在的三对排妈祖宫,沿着崎头山自下而上排列,形成一庙三座宫的格局,不仅成为东尾澳的一道风景,天后宫的妈祖娘娘更是护佑渔民出海平安的守护神。
妈祖托梦改对联再建庙堂自筹款
盛夏时走进三对排村的天后宫,老理事施修财领着我们在祖庙观赏,庙里的神龛上刻有古香古色的木刻绘画,两根红色的圆柱子上刻有对联,联字意境悠远: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
庙里还有好几幅对联,三对排妈祖宫前任老理事施修财,指着神龛前的对联说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后德湄洲分祈点,神思南澳永中流。这幅对联上意思很明了,说东尾澳妈祖宫是湄洲岛的分祈点,把海神的福泽分发到平潭渔区,下联说神思南澳永中流,这个‘南澳’就是东尾澳,平潭当地人称为‘南澳’。这个下联早年为:神思南澳时中流,可是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联呢?”施修财说。
记得1989年重新盖新庙时,施修财说,有一天晚上刚吃过晚饭,他到庙里祈问妈祖娘娘地上的瓷砖要怎么贴?抽完签后,等待妈祖的回应。“回到家里,我坐在床前抽烟,就有一个巨大的‘永’字在眼前晃来晃去,我就问妈祖这个‘永’字是什么意思?妈祖显灵说,这个字是要把神龛前的下联,‘神思南澳时中流’的那个‘时’字换掉,至于是什么原因,就不要问了。我定神一看,妈祖娘娘穿着蓝色的衣服,梳着帆船头饰飘走了。”施修财老人今年已82岁高龄,说起往事还是惊疑不已。
“这幅对联上联很好,可是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格律并不完全对仗。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平潭民俗研究者赖民如是说。
“你看上联是‘后德湄洲分祈点’,而下联‘神思南澳永中流’,对联讲究字数要相等,这个达到了,而词性相当这里没有达到,平仄对仗也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赖民对妈祖宫理事施金魁说。
前任老理事施修财对施金魁说,下次祈求妈祖明示,看这幅联字如何改?或是请文化人写好后,请示海神娘娘是否到位?到时一并改好后,重新用木板刻字,请三对排的信众来祈福后,再挂上去。
说到妈祖娘娘的神示,施修财说,2009年三对排村妈祖宫的管理委会员筹款建第三座大殿——慈恩殿。到2010年建成验收后,居然花了83万元,当时现金差了26万元。“我担心差了这么多款项怎么办?我就到祖庙去祈问妈祖娘娘何时会筹到款项,到时就把新落成的大殿开光剪彩。”
那天问到妈祖的意思是年底这些款项就会到,只差15万元左右。
那怎么知晓妈祖娘娘的意思?这要看你如何与海神娘娘交流,心诚则灵应。“到了开光落成剪彩的慈恩殿时,全村人酒席开办了80几桌,还余下3万元,春节时信众捐款祈福,收到了善款11万元,果真只差15万元了,跟请示妈祖娘娘说得一模一样。”施修财说。
年轻时就在妈祖宫里忙碌当理事,现在已八十二岁高龄的施修财说,妈祖庙能在十几年间建成三座大殿,除了海上和平女神能护佑一方平安,许多台湾渔船也到此避风避浪,且都平安归航。“新的慈恩殿前面的小妈祖像就曾到湄洲岛的祖庙巡游过,开光后再回到平潭,我们也计划把三对排的妈祖像,坐‘海峡号’到台湾巡游,让妈祖娘娘护佑海峡两岸的信众,让岚台妈祖文化走得更近,走得更亲。”
闽南信士抵岚建天后宫千斤黄金藏海滩无处觅
说到三对排东尾澳天后宫的故事,老理事施修财总有说不远的故事,而最神奇的莫过于当年东尾澳海滩发现黄金千斤无处寻觅的谜底。
施修财说,平潭许多村子翻修妈祖庙都要拆旧建新庙,三对排村的妈祖老庙为何会保留下来。因为传说当年一个闽南人行船因为风向的缘故来到南澳,发现这个澳口能避风浪,而且渔业兴盛,当即住了下来。
“这里因为是天然避风良港,在明代嘉靖年间这里有一个有很大的鱼市,叫做湾头街,民国版县志里有记载这一段历史,当年除了这个鱼市,还有一个就是苏澳钟门的连街澳的鱼市,相当于两个自由集贸市场,可以想象渔船靠港,万舸云集的盛况,这使得三对排村曾经以渔寮迅速发展成了鱼市集散地。”平潭民俗研究者赖民说。
施修财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闽南人坐船因为风向改变到了东尾澳,就此安住下来,他随船带了许多做生意的黄金,于是在东尾澳筹建了一座妈祖庙,建好这座庙后,香火鼎盛,信众纷纷称赞闽南人的义举,闽南人对乡邻说,他一定要在这里建三座妈祖庙。时过一年后,闽南人要回乡处理事务,就把随船带的黄金和白银藏在海滩前的岩石洞边上。据说,他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把黄金白银装在十几个瓷罐里,就回到闽南去了。“又过了许多年,三对排村里有一个懒汉,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有一天,他到海滩拾海螺,在礁石边爬来爬去,一不小心摔在海滩上的烂泥里。一脚插在烂泥里越陷越深,他一挣扎脚下踏着一个硬东西,顺着脚底挖下去,一挖居然挖到一个瓷罐,他小心翼翼把瓷罐挖起来,拿到礁石后面的避风点一看,天啦,居然是满满的银锭。”施修财说,这不得了,懒汉人到中年,还没有讨上婆娘,老母亲整天织渔网补贴家用,这一罐的银子让他盖上大厝,很快讨了一个漂亮的老婆,老母亲也不用织渔网了,开了一个店铺与媳妇一起经营。
懒汉捡到银子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村民都涌到海滩前挖掘,期盼挖到金银财宝,结果许多人都空手而归。而闽南人也一去不复返,也无人知晓他把金银财宝藏在哪去了?
这些年来,许多人到村前的海滩前,寻宝,挖宝,始终没有找到。至今三对排村了一个顺口溜:“出敬立敬三座下,十三担零一夹。”这是一句平潭土话的顺口溜。赖民说,这上句话原意是指在私塾出恭。旧时私塾没有上下课时间,学生大小便怎么办呢?恭签是也叫“出恭签”(一块长木条),正面写着“出恭入敬”,背面写着“谨守学规”,是塾师为了约束学生早退、逃课的“出入证”。学生要离开课堂去厕所或有其他事情外出时,必须向塾师领取恭签,而且恭签只有一个。当一个学生得到允许后离开,其他学生想出去必须等他回来,这样谁离开学堂大家都一目了然。这里‘出敬立敬三座下’可能是指当年妈祖庙为私塾,刚才施修财老人说他在这里读过书就是一个佐证,另外,‘三座下’可能是地名,或者就是指三对排村的一个地名,而这个‘十三担零一夹’,一担就是100斤,十三担就是1300斤,‘一夹’是平潭土话,指半担50斤。”
施修财说,这个顺口溜就是关于这个闽南人藏了1300斤的黄金白银的传说留下来的,小时候听伯父说这个故事,我们也曾经到海滩前寻宝呢!
除了这个传说,施修财说,传说妈祖老庙前夜间会出现一匹白马守护这些金银财宝。“早年传说闽南人修好庙后,常在六月初六晒银子,有渔民在北面南澳看过来,看到庙前的坝子上银光闪闪,一匹白马守在这坝子前走来走去。”施修财说,传说早年离这里不远的东美村一个叫高单耳的保长,他家里满满的水缸,水都被白马喝光了。“我伯父说他还看见过白马,我七八岁时,在妈祖庙里读书,为了试验是不是有白马,就特地放学时弄了一层沙子铺在妈祖宫里,第二天一大早来看,果然看到马的脚印,真的很有意思,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这就是妈祖显灵,白马守护妈祖宫,使得我们能够顺利建起了三座宫,海神守澳口,一庙三座宫,这也完成了当年闽南人的心愿吧。”
返平潭县城,在城中老区吃中午饭,兰州拉面是最简单不过的。餐毕,开车离开平潭岛,前往马尾。同行的同学邓医生随行,他要去马尾的阳光学院看望在念大学儿子。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