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印象长乐·江田镇·溪湄村与陈修园墓
标签:
走遍八闽印象长乐溪湄村陈修园墓 |
分类: 游记 |
元旦假期长乐一日游的最后一站,是前往位于江田镇环山村,拜谒清代医学家陈修园的墓园。
陈修园(1753~1823年),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家。
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父陈廷启,号二如,早逝。幼家贫,刻苦习儒,兼习古代医典,尤推重仲景之书。早年肄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补诸生。此后曾随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人,宴寓京师,时刑部郎中伊朝栋中风,不省人事,手足偏废,汤米不入口者十余日,群医皆云不治。修园治之,大剂而起,声名大震,求治者日盈其门。又次年,除授河北威县知县,赴任后于公务之暇,仍为人治病。在恒山、保阳、高阳救灾,灾后温疟流行,误死于庸医者甚多,念祖乃精选一百零八首,编为《时方歌括》,广布于世。
陈修园为官廉明,县志记有政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六十三岁,以老病乞归,讲医学于长乐嵩山井上草堂,徒甚众。
陈修园在医术上师法张仲景,医术精湛,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其生平著述、注释医学典籍多种,简明易懂,广为流传,对普及祖国医学知识有巨大贡献。主要著作有《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新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十药神书》1卷等,全部著作收入《南雅堂医书全集》。
2005年5月17日的《福州晚报》曾经报道了陈修园墓园的情况,内容如下:
清代名医陈修园墓地“蓬头垢面”
(本报讯)热心读者陈先生近日向本报反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著名医学家、长乐人陈修园墓地破烂不堪,一片荒芜。
陈修园墓位于长乐市江田镇溪湄村。记者从村里沿着荒芜小路走了10多分钟,来到猪头山上陈修园墓地。只见墓地上杂草丛生,长满青苔。墓旁立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墓碑上字迹已经风化,有的已经辨认不清,上面刻有“建于嘉庆癸亥春吉旦立”等字。石刻的墓门左右两边各有一洞。由于没有清理,坟头已逐渐被边上长出的树枝围合。村里人说,再不清理,过两年,坟头就要看不见了。
据史料记载,该墓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建。坟丘为三合土构筑,墓台、墓圈和墓埕为石板砌筑,墓台上立墓碑,两边分立狮子柱。1981年,长乐县文化、卫生部门联合拨款重修,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日本人和美国人来参观、祭扫。后来就没人来了。村里虽有陈修园的后代,但关系也疏了,没人管墓。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维护,以致成现在这样。希望有关单位清理清理墓地,给墓“洗洗脸”;修一条通往墓的路,以便外地人来参观和扫墓。
记者采访溪湄村村支书,她说,没有人委托我们管,我们也没经费。山上没有路,人也进不去。长乐市文体局的有关人员对陈修园墓的现状也很清楚。但他无奈地表示,长乐市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8处,长乐市文体局专职文物干部就他一人,又没经费,顾不上来。但他每年都会下乡去巡查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前年还对陈修园墓进行了清理。(本报记者綦芬陈暖摄影报道)
当然,这篇报道,是在整理这篇博文的时候在百度上才搜到的。当时,搜到的陈修园的墓园地址是在江田镇的环山村。因此,沿途问路,也是一直以环山村来提问的。未曾想,去环山村所走的这条路,曾经是自己在2011年的夏天曾经来过的路。当时,只是因为临近傍晚,行色匆匆,直至到了下游村口,才感觉这里自己似乎曾经造访过。
在此路口停车,感觉四周很熟悉。倏然间,想起之前曾经来过这里。
2011年8月14日,时值夏日。因太太业务营销原因,陪她走市场,去了长乐的金峰镇。之后,从金峰镇转道去了江田镇的游溪村。也是在这里问过路后才进到村子里的。那天,在乡间农家吃过晚饭,直至夜幕低垂方才返回福州。
那年那时,在村口此处,并没有见到这个标着“下游村”的石牌坊,这应该是后面才立的。那时,对该村的了解,只是知道村名是叫游溪村。
可为什么牌坊上是“下游村”呢?回来后,在写这段文字时,百度搜索:
游溪村位于江田镇环山偏远山区,多年来列入长乐市重点扶贫和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下辖下游、西园、南溪3个自然村。
哦,原来如此。
夕阳下的下游村,与3年前相比,还是有了许多变化。在村口,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此行是途经下游村,往其毗邻的溪湄村,去寻访陈修园墓园的。
2015年5月17日,周日,陪太太做业务营销又走长乐市场。
她要我来江田下游村,找村中老人老游取草药。
下游村与溪湄村互为毗连,到了下游意味着也就到了溪湄。故拜谒陈修园墓址也就水到渠成。
陈杭生,曾经的一个客户,经商办实业,财力颇为雄厚,与他打过交道。他可是长乐江田的一个名人,不知他可曾记得我这一凡人呢?































图中这位老人,姓陈,陈姓是溪湄村中的大姓。
今年1月初,初次来溪湄村,就与他见过面。当时,在村中礼堂附近,得以与他交谈,当他得知我是专门为拜谒陈修园墓址而来溪湄时,就满口应允为我带路。因当时天色已晚,商定择日再来。当时留下了老人的电话:13774554645。
今天,到溪湄村,打电话给老人。在村委会门口,稍等片刻,即又见到了老人消瘦的身影。只是,与年初那日相比,他的手上,多了把劈柴的砍刀。那是去墓园需要用到的工具。
听村中老人说,今年清明节,从省城福州,来了许多学生,那是省中医药大学的学子,来此拜谒陈修园的。除了祭拜,学生们还把已是杂草丛生的墓园给收拾了一番,使之面貌一新。












顺着原路下山,在水库库区口随手拍了几张照片。水库里的水很少,感觉现在是到处都缺水似的。




总算是完成了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了却了一桩心事。今天,特有收获!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