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八闽~印象闽侯·南屿镇·旗山万佛寺

标签:
走遍八闽印象闽侯旗山万佛寺石松寺 |
分类: 游记 |
老同学皇皇的父亲辞世,享年八十有五。火化后其遗骨安放于闽侯县南屿镇旗山万佛寺的报恩堂。于是,早已听闻其声的万佛寺,也就成为势必要走一趟的目标景点。
去旗山万佛寺,有公交线路171线可达。
2014年11月28日,去旗山万佛寺,因受限于葬礼事宜,只走了佛寺的一小角,要想了解万佛寺,看来还要另选机会寻访一番了。
福州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灵凤寺。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易名为石松寺。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1999年,雪峰寺方丈释广霖构思提议将该寺建为全国最大的寺院,藏万尊白瓷佛、立寺名曰“旗山万佛寺”。
2001年,福州市提出“东扩南移西拓”政策,广霖大法师复修千年古刹的计划,正好符合这一市政规划大方针。于是很快得到了省、市、县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黄如论倾力相助。
新建的旗山万佛寺,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的建筑样式进行建设,全寺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380亩,附属建筑300亩,林木花园苗圃570亩,放生海60亩。山门高达23米、宽60米,大雄宝殿层高30米,正面青石龙柱12根,均名列亚洲各国梵刹山门前茅。此外,还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斋堂、念佛堂、般若堂、法堂、方丈楼,还有依山势而建的百亩天然放生池等,错落有致,淡雅寂静。名山与古刹辉映,钟声与风声交叠,花香与佛香汇聚,自然与人文齐合。
2002年2月23日至3月31日,佛指舍利到台湾供奉37天,有两架专机在两岸之间迎送,超过300万人次前往朝拜,这次供奉被称为:“三通未通,佛指先通”,意蕴明确。2004年5月26日至6月4日,佛指舍利到香港供奉10天,中央高规格派出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主礼,至少50万人朝拜,这次供奉被港人喻为:“中央送香港的精神大礼。”2006年4月28日,在福建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恭迎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供奉祈福活动在福州旗山万佛寺隆重开幕,万余名信众冒雨前往观礼膜拜。至5月22日止,有近30万人前往朝拜。此举使旗山万佛寺顿时名声大振,广为人知。2007年11月3日旗山万佛寺念佛堂、报恩堂落成启用。
如今的旗山万佛寺,已成为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圣地,同时,也成为东南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自古福州名寺就有“西旗东鼓,旗鼓相当”之说。而今在广霖法师的努力下,已变为美好的现实。
注:石松寺内有一块古碑,是公元1140年寺僧刻的“法真松”诗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还附有跋文:“绍兴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松三本,一与寺门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勿剪勿伐,永荫此山。”可见该寺改叫石松寺后,才在寺左种下三棵龙爪松。
2014年11月28日,参加同学皇皇老父的葬礼,去了位于福州闽侯南屿镇的旗山万佛寺(老人的遗骨存放于此)。当时因为时间的限制,没有太多的时间再作详细寻访,只是拍了几张照片。
这两天,在微信上看到微友所发的关于旗山万佛寺的照片,勾起我的记忆,遂有如下的二访旗山万佛寺。
2015年9月20日,周天,天气阴沉,有些小雨。
送老父亲去位于福马路的肿瘤医院挂瓶(在医院要挂两小时),即出医院大门,走国货东路,上三环,过鼓山大桥,再走湾边大桥。下桥后,因为不太清楚要如何走更便捷些,遂打开百度地图,依靠导航至旗山万佛寺。
事实上,如果按照以往的走法,不依靠导航,通常是这样走更便捷些:上二环,过尤溪洲大桥后右转,走浦上大道,直行,过浦上大桥,再直行,过旧马堡(这段路有些坑坑洼洼)。到丁字路口,左转,即是117县道,这条县道业已经过了拓宽,虽然车也很多,但还是可以比较顺畅的同行。一直的直行,遇有“旗山万佛寺”指引牌,右转,即可见高大上的“翠旗名山”石牌坊外山门。
哦,对了,旗山万佛寺是不需要门票的。
2015年9月26日,周六,天气阴。
早8:00左右,送老父去肿瘤医院后,又去了一趟南屿的旗山,主要是走访石松寺。它是现有的旗山万佛寺的前身。下面这些罗汉的照片,即是此行所拍。
延伸阅读:
福州旗山万佛寺位于福州市所属闽侯县南屿镇旗山之麓,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一九九九年经人民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
新的旗山万佛寺规划占地1310亩,其中主建筑面积380亩,附属建筑面积300亩,林木花园苗圃面积570亩,还有依山势而建的百亩天然放生池等。
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分二期建设,如今,已告竣的建筑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学戒堂、般若堂、斋堂、念佛堂、法堂、方丈楼等,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新建成的寺庙建筑均全部仿照大宋祥符鼎盛时期的寺院风格进行建设,整座寺院建筑群错落有致,淡雅寂静。
“万顷石松围佛寺,一江闽水绕旗山”这是寺前的对联。万佛,万玉也,寺中之佛皆由玉雕而成。寺中供奉的万尊玉佛、万人法坛、万寿月湖等处处体现一个大字。
新建的旗山万佛寺的建设规划定位在“高、大、全”上,力求汲取海内外佛寺之精华,“以特立足,以特取胜,以特扬名”,使之成为“东南第一刹”。其占地面积1310亩,堪称是中国占地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从高23米、宽60米的山门牌坊沿中轴线步入,不论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东西两侧的钟鼓楼、配殿,甚至两殿之间的石桥等都体现出恢弘大气;大雄宝殿层高达30米,正面青石龙柱12根,堪称全国最大的大雄宝殿,在亚洲各国梵刹排名也是名列前茅;寺院建有国内首家五星级安放逝者遗骨、堪称往生者家园的地藏殿;在寺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拟建设四座建筑(东面建浙江普陀山大悲楼,西面建四川峨嵋山普贤阁,南面建安徽九华山地藏寺,北面建山西五台山文殊院),将祖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殿宇微缩景观尽纳其中,游客进入主寺后可遂其意愿往四方朝圣;作为寺院的公益项目,还将在寺内建成我省最大的养老院和仿万里长城设计的3公里长的长城登山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