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2014-10-20 11:24:27)
标签:

行走八闽

印象闽清

二陈纪念馆

陈祥道

陈旸

分类: 游记

之前曾有在闽清城关梅城镇逗留的机会,也走了梅城镇的几个地方,但却不知道有“二陈纪念堂”的存在。周末(20141019),因在梅城发微信定位所在位置时,跳出“二陈纪念馆”的字眼,随即百度搜索方才得知。之前,音乐理论家陈旸的大名也有所听闻,只是没有细究。查询网站,该纪念堂已在2001年9月重建后对公众开放。

纪念堂位于闽清县城的南山之麓,第一实验小学左侧,交通便利,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堂址。去时是叫了一部摩的,直接在纪念堂前下车。

重建后的纪念堂占地面积 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大门石匾横额“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八字系著名书法家陈奋武所书,端庄凝重。门联“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由著名书法家赵玉林所书,潇洒遒劲。纪念馆保存着二陈的珍贵资料,包括陈祥道编纂的《礼书》150卷,陈旸编纂的《乐书》200卷。 

 

 

陈祥道陈旸纪念堂简介

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前身为二陈先生祠,世称陈公祠。据《闽清县志》记载,二陈先生祠在清代有两处:一在县文庙明伦堂后;一在县城南门盘谷山麓,雍正年间曾由上司拨款重修,于道光年间毁于水灾。光绪二十九年(1903)陈氏族人筹资购地移建于盘谷山上(即现址)。据《陈氏族谱》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年)族人再次筹资四千余元修葺二陈先生祠,并于祠后空地建西式洋楼一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祠堂年久失修,濒临倒塌。闽清县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纪念陈祥道、陈旸俩先贤为祖国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弘扬民族先进文化,于19907月召开政府办公会议决定重建二陈先生祠。此举得到海内外侨胞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捐资近百万元。20019月27日纪念堂重建工程竣工,二陈先生祠更名为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重建后的纪念堂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大门石匾横额“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八字系著名书法家陈奋武所书,端庄凝重。门联“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由著名书法家赵玉林所书,潇洒遒劲。纪念堂分前后两座。前座共两层,为纪念堂管委会办公用房。后座为三层半宫殿阁楼式建筑,楼高17米,翘角重檐,燕翔龙腾,圆柱朱漆,画栋雕梁,凭栏环绕,牌匾、楹联流光溢彩,收藏于纪念堂内的《礼书》《乐书》熠熠生辉。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不但是一处造型华贵典雅的建筑胜景,更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殿堂。2005年被评为全省首批94个“八闽名祠”之一。(闽清礼乐文化网站地址:http://www.mqlywh.com

 

 

宋代太常博士、著名理学家陈祥道生平简介

陈祥道,字佑之(《宋史》作“用之”),北宋庆历四年(1044

生于闽清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少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学博士、太常博士。陈祥道认为“治国以礼为本”,从年轻时起注意收集研究历代礼乐制度,“发愤二十年”,于元佑四年(1089)写成《礼书》150卷和《仪礼注解》32卷,得到朝廷重臣很高评价。哲宗皇帝接受大臣们的建议,特拨纸笔,并派宫内楷书高手3人、画工1人帮助缮写。陈祥道因此升为秘书省正字兼馆阁校勘。陈祥道对历代礼制沿革和典故十分熟悉,朝廷有关重大仪礼多向他咨询。陈祥道学识渊博,勤于思考,除撰写《礼书》、《仪礼注解》外,还著有《周礼纂图》20卷、《考工解》、《礼记讲义》24卷、《论语全解》10卷。陈祥道与王安石之子王雱系同榜进士,与王安石又有师生情谊。王安石曾作《三经新义》,注释《诗经》、《尚书》、《周礼》,阐发其变法新政理论。陈祥道著述多受其影响。北宋神宗、哲宗时期朝廷党争十分激烈,政局变动频繁,王安石两次罢相,加上父亲变故,陈祥道受牵连,曾相当长一段时间赋闲在家,仕途坎坷曲折。在他临终前不到十天,朝廷特赏他为宣义郎,赐绯衣。绍圣二年(1095)陈祥道去世,享年52岁,奉旨葬于十七都鹤炉下溪坪(今白樟镇下炉村)。去世后,陈祥道入祀三山郡学先贤堂和本邑乡贤祠。清嘉庆年间知县在文庙后建二陈先生祠,祭祀陈祥道、陈旸兄弟俩。

 

陈祥道《礼书》简介

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礼,包含了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基础。陈祥道《礼书》就是阐述我国上古夏商周三代之礼制,介绍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如“王及诸侯城郭之制”,“王诸侯大夫士寝庙制”,“朝觐之礼”,“诸侯朝天子送逆之节”,冠礼,婚礼,丧礼及丧期,各种祭祀之礼,卜筮之礼,射礼,衅礼,族燕之礼,视学养老之礼,养孤之礼,乡饮酒之礼等等,以及仪礼中的音乐(包括乐律和乐器)、服饰、车马、仪仗、礼器和祭品,等等。该书附有示图781幅,先图后文,依据前人著述引用儒家经典对上古礼制进行考核订正,内容完备,条理清楚,纠偏补缺,多有独到之处。书中受王安石《三经新义》思想影响较多,但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该书仍为学者所推崇,是我国古代礼制的集大成者之一。唐代及北宋学者研究上古礼制的著述多佚失,该书独能完整保存下来,成为礼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与司马光《书仪》、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共同代表了宋代礼学的最高研究水平,对后世学者研究礼学发展,了解上古时代礼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礼书》在清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为了加强古籍保护,国家文化部组织专家对先秦以来浩如烟海的古籍进行反复审议、遴选、论证,于2008年元月公布了2383部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礼书》列于其中。

 

宋代礼部侍郎、著名音乐理论家陈旸生平简介

陈旸,字晋之,北宋熙宁元年(1068)生于闽清宣政里漈上(今云龙际上村)。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圣元年(1094年)陈旸以布衣身份中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进士。两宋三百多年间仅41名“以大科名世”,其中仅有7人布衣出身,多数是中进士后多年再中制科。中进士后,陈旸被授顺昌军节度使推官,二年后升枢密院编修。宋徽宗即位后,陈旸进献《迓衡集》,得到赏识,升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崇宁二年(1103年)时任礼部员外郎的陈旸著成《乐书》二百卷,朝廷上下给予很高评价,升为太常丞。历官驾部员外郎、讲议司参详礼乐官、鸿胪太常寺少卿、右文殿修撰、礼部侍郎、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政和二年(1112年)陈旸因“言盐铁利”被罢官,但不久又复职。除《乐书》外,陈旸还著有《礼记解义》十卷、《孟子解义》十四卷、《北郊礼典》三十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陈旸去世,享年61岁,奉旨葬于本县十五都普贤寺山门外 (今白中镇普贤村)

陈旸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治学严谨,一部《乐书》名垂青史。去世后入祀本县乡贤祠。清嘉庆年间闽清知县在文庙后建二陈先生祠,祭祀陈祥道、陈旸兄弟俩。近二十年来,陈旸《乐书》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渐为人所识,公认为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2005年元旦,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修葺一新后开放,显佑殿内立有八位中国古代音乐名人雕塑,陈旸身着礼服头戴礼帽秉笔凝思端坐于案前的塑像列于其中。观其一生,正如《旸公墓道碑文》所云:“古立德立功立言之士,其精神足以彪炳宇宙,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

 

陈旸《乐书》简介

陈旸《乐书》成书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训义”(卷1至卷95),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0种经书中有关音乐章句,逐条逐句加以解释,阐述儒家音乐思想。第二部分为“乐图论”(卷96至卷200),篇幅占全书的百分之六十,是全书精华所在,内容包括乐律理论、乐器、声乐、舞蹈、杂技及多种典礼音乐的介绍,插图540幅。陈旸在《乐书》中追求儒家正统音乐,但在记载宋及宋以前宫廷雅乐同时,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也兼收并蓄,并有较详细说明。许多失传的乐器,在书中可找到最早的记载,它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资料。《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我国礼乐文化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乐书》问世,比德国1732年出版的“西洋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音乐辞典》还早600多年。清乾隆年间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目前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美国、韩国的国立图书馆均有收藏此书。日本国会图书馆不仅收藏它,还将部分内容译成日文,同时还开设了陈旸《乐书》专门网页。我国文化部为了加强古籍保护,组织专家反复审议、遴选、论证,从先秦以来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确定2383部为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于2008年元月公布,《乐书》列于其中。《乐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虽历九百余年而熠熠生辉,今逢盛世而愈焕其光彩!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行走八闽~印象闽清·梅城镇·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从“二陈”纪念堂出来,天已将晚。在附近找了家小吃店填饱了下肚子,开车上路返城,至出三环荆溪出口,已是18:30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