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福州~台江区·道教帮洲广慧庵
标签:
游览福州闽江公园华龙园帮洲长寿路广慧庵 |
分类: 游记 |
从网络上维基百科关于“福州宗教”文章中,得知福州道教寺庙观庵中,还有个位处北江滨闽江公园华龙园的道教广慧庵。该庵所处位置是在台江区帮洲街道。有公交车线路可至。
2014年5月1日,适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周四。天气晴朗。
早起,吃过早饭出门,至公司取车。走长乐路至排尾路,台江路。再至江滨西大道,车停公交站「长寿社」附近。步行至长寿路口。过涵洞,即可见广慧庵。
广慧庵与闽江公园华龙园,一个是千年古迹,一个是后天所建自然景观,二者连成一体,相得益彰。
网络上没有关于广慧庵的资料。但网易博客囊邮斋的日志,对其有较详细的描写,特转载如下附后。
出庵左拐是涵洞,右拐则是闽江公园华龙园,再往前些,就是闽江边了。这里有游船码头,码头上停泊着二三艘游艇。
延伸阅读:
■标题:帮洲广慧庵
□作者:网易博主囊邮斋
□出处:网易博客
当我穿过江滨路涵洞寻找白龙庵,看到江滨公园华龙园内的广慧庵纯属偶然。
帮洲广慧庵是福州市历史上的“九庵”之一,坐落在江滨路碧水芳洲小区、原上游造船厂附近的堤坝外,现仍保持原貌。
广慧庵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初名“鳌渚上和境”。相传唐天成元年(926)六月初三,上路(福州人对闽北的俗称)山洪暴发,闽江两岸化为泽国。初五黄昏,帮洲乡人见上游漂下的一排木排上有人影,奋力将其拉到岸畔,木排上两人奄奄一息,经抢救后苏醒,微声道:“吾系建宁府(今建瓯)葛、马二姓木客,不幸途中遇难,今蒙救护,将永生铭记心中。但因病重,恐生而无望,惟待九泉之下,图报乡人。”言毕而逝。刹时,随着两道清风破门而出,风绕洲沿,吹散所有来犯之物。倾刻间,潮退洪落,风平浪静。乡人感葛、马善德,将所漂下之木建造庙宇,称“鳌渚胜境”。这可谓广慧庵之初始。
到了南宋年间,传说有张、钟、刘、史、赵五位书生见五鬼到福州全城东、西、南、北、中五大井投毒,欲降瘟疫于福州。清晨,百姓来取水,情急之下,他们舍生取义,喝下毒井水自尽,以死来阻止百姓取水,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天帝悯五位善心,感其功德,册封为南天瘟部主宰,监察五方,保境安民。当地乡人纷纷为之建庙祭祀,鼓山脚下的浦东庵遂改为供奉五灵公、复池路兴建复初庵、横街兴建一真庵。帮洲“鳌渚上和境”亦扩建为五圣之宸居,称 “上和正境”,供奉五灵公并葛、马两位神衹。清乾隆4年(1733年)改为五灵公祠,清同治6年(1867年)重建后,定名“广慧庵”。历经沧桑,四易其名,成为福州著名的九庵之一。
广慧庵系抬梁式木构架,单进,翘角屋脊,殿宇廓然,大门上端悬挂“广慧庵”匾额,左右拱门上方有“护国”、“佑民”石匾。四根檐柱上有两副红底黄字楹联:“帮成仰十邑广众献惠船米名列前茅,洲兴仗二将上下调和葛马功居先锋。上千年古迹屹立江表深镌万民憧憬,和万家新葺复振洲际覃显千秋巍峨。”
楹联不仅涵盖着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神民演绎,且藏头诗四字为“帮洲上和”,彰显历史古迹。
庵里还保留着清同治年间的一对石柱楹联和四十多个四角形、圆形有花鸟、兽类、人物浮雕石柱础。尤为奇特的是,有一组石柱础上浮雕福州水产,如鲎、虾、乌贼、螃蟹、水鸟等,十分精美,为其它寺庙所罕见。
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有复初庵、白龙庵、九福庵、万寿庵、崇圣庵、一真庵、广慧庵、明真庵、龙津庵。“九庵”都是供奉五灵公。古时候,福州多灾多难,时有瘟疫肆虐,妇婴死亡率高。那时政府无能,医学落后。老百姓无奈之下,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五帝和临水奶身上。五位灵公,也叫五帝、瘟部尚书、瘟部主宰,在道教中称为“五瘟使者”,民间称法也多,主管人间瘟疫防治。既杀毒,又医病。
后来,广慧庵大殿供奉的也就是镇守东、西、南、北、中的五方天神,玉帝封其为五灵公,福州多称为“五帝”。脸为金色的是显灵公张帝、棕色的是应灵公钟帝、白色的是宣灵公刘帝、绿色的是扬灵公史帝、红色的是振灵公赵帝。塑像均为软身,高约二尺余,身着龙袍端坐銮驾之上。驾前分列葛、马两位总管。乐于乡事、开创庙宇的罗敷善终后,亦成为本境尊王之神像被供奉于此。
过去,每年乡间都要奉请五灵公巡游乡间,为民除害;有的还进行“出海”仪式,扎竹木为船,糊上白纸,内设神座及待从、供具,鸣锣击鼓,抬至江边焚化,寓意送瘟神出海,保全乡平安。
完!

加载中…